2017-08-23 09:21:00
本報記者 李曉光
捷報頻傳對農職培引發集群效應
去年,由陜西省農業廳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的陜西省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在陜西楊凌揭牌成立;今年4月19日,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二屆二次理事會議暨全國青年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啟動會議在陜西楊凌召開。剛剛參加完“楊凌農科”培訓不久的甘肅省鎮原縣三岔鎮寺莊灣村村民何志彪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養殖和培訓,一些簡單的藥我都可以配,但我對養羊的前景和信心一直欠缺。通過參加楊凌職業農民培訓管理中心與農業科技報社聯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使我開了眼界,增加了養羊信心……”
為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短板,培養一批沉在基層、鞏固科技推廣成果的“科技二傳手”,建立一支“永久牌”農民土專家隊伍,2004年始,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按照“整合培訓資源,圍繞主導產業,培訓職業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思路,堅持“系列系統、分類培訓”的原則,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培訓,為陜西乃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等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初步形成了“楊凌農科”培訓品牌,相繼制定了《楊凌示范區農民培訓規劃綱要》和《楊凌示范區農民技術員職稱認定與管理辦法》,編制印發了《楊凌示范區關于面向旱區開展職業農民培訓的實施意見》、《楊凌示范區面向旱區職業農民培訓規劃(2013-2017)》、《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流程》以及《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規范標準》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確立了“楊凌農科”培訓目標和方向。
依托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建立的23個永久性試驗示范站和206個科技示范基地為載體,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結合農時和生產需求,開展靈活多變、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促進了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依托楊凌示范區在區內外建立的20個科技特派員示范(實訓)基地和科技特派員服務站,面向科技特派員、涉農企業家、合作社負責人以及經紀人開展創業技術培訓;(下轉第2版)推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投資與現代農業緊密結合,拓寬農業產業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依托遠程農業科技網絡服務系統,開展遠程科技咨詢培訓服務活動。建成實時聯結北方15個省區的遠程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開設網上課堂,進行專家遠程診斷咨詢,解決農戶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為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涉農企業、種養殖大戶和普通農戶提供農科專家預約、科技培訓預約等信息傳播與雙向交流服務,實現了“專家不出門、技術送田間”……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楊凌示范區面向北方旱區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8萬余人次。
送智送技
打造“楊凌農科”培訓品牌
去年,接受“楊凌農科”培訓的高級農技師李根慶前往吉爾吉斯斯坦擔任技術員,“揚眉吐氣”地走出國門從事果樹栽培和果園管理,他還把楊凌的20萬株優質果苗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把楊凌的技術和品種輸出到了國外。楊凌學員黨讓齊經過培訓后,帶動了周邊農民種蔬菜、建大棚,并因技術過硬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樂都試驗示范站聘請為技術員,在當地為該試驗示范站示范推廣各類種植技術;楊凌學員李栓蘇經培訓后,遠赴新疆農業園區擔任技術員,期間,還發明了一種大棚病蟲害防治通風管,受到各地蔬菜種植能手的關注,目前擁有2項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楊凌嫁接服務隊”是一支經過培訓,并持有楊凌示范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的一支專業技術服務隊伍,所有隊員持證上崗,專門從事各種雜果苗木的嫁接工作,目前擁有2000余名隊員。服務隊每年受邀遠赴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山西等地從事嫁接技術服務,僅去年一年,服務隊總收入超過了1億元。
據了解,為了建立一支“永久牌”的農民土專家隊伍,打造“楊凌農科”培訓品牌,從2004年起,楊凌示范區對經過系列系統培訓的農民,創新性的組織開展技術職稱評定工作。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科技需求開設設施蔬菜、畜牧養殖、果樹管理等22個專業。目前,楊凌示范區農民職稱評定委員會辦公室共組織職稱考試230余場次,約20000余人參加,全國累計已有12472名農民獲得了楊凌示范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獲證農民涉及全國二十個省份105個地市223個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