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2 09:08:00
日前,在中國荔枝產業大會的荔枝擂臺賽上,廣西、廣東、海南、云南等地選送的19個荔枝產品,加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評審的39個品種,共58個品種角逐金、銀、銅獎。1個金獎,4個銅獎,廣西北流市北流鎮龍安村村民蘇興松滿載而歸,其中他憑借著優質品種“白糖罌”摘得金獎。
優化品種結構,促進效益提升
北流鎮龍安村荔枝種植面積有8000多畝,面積最多的是禾荔品種。“禾荔以前8塊錢一斤,現在低的時候6毛錢一斤。”北流市水果局副局長劉向東說,鮮荔枝走俏,但是禾荔核大肉少,價格不高。
蘇興松說,“村里成立合作社統一管理,立足已有禾荔品種,通過高接換種引進了桂味、仙進奉等多個優良品種。這么一捯飭,還把果樹矮化,把果樹間隔調大,留足了光和熱。”嫁接桂味等優質品種后,價格實現翻番。
蘇興松介紹,目前,合作社近1/3的禾荔已經完成了嫁接,現在荔枝收入超過10萬元的果農就有20多戶。村里的荔枝平均收購價達每斤15元。他從樹上摘下一個荔枝,剝開紅皮試吃,晶瑩的果肉里沒有一點核。
“這是新品種——無核荔,收購價30塊錢一斤。”劉向東介紹,去年,蘇興松家有一棵樹的荔枝嫁接了優質品種“桂味”,一棵樹的果子就賣了4000多元。“品種優勢是首位,嫁接早熟或晚熟的優質品種,拉長了荔枝的上市時間。”劉向東說。
打通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龍安村收購點,滿地都是水、荔枝,農婦正忙著往泡沫箱里加冰,壯勞力在抬剛收來的荔枝過磅稱重。一收購商在磅旁坐著記賬。“這一過冰就裝車運走。”收購老板說,他要在這收走幾十萬斤荔枝。“走批發,雖然利薄但是量大,這荔枝運到四川,進超市、生鮮店買賣。”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厚彬介紹:“產業發展要充分調動農戶參與品種改良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打通產業鏈,推動荔枝產業轉型升級,更好地實現產品價值。”
北流市大同果業公司總經理鐘耀雄帶頭改傳統種植為有機種植,發展深加工項目。他給果樹施雞糞等有機肥,噴灑生物農藥。到了水果采摘季節,收購前后都要檢測。鐘耀雄介紹,目前公司引進新技術,推出的荔枝酒已經收到不少訂單,“這一小瓶酒有三斤鮮荔枝成分,屬于健康養生產品。”
據了解,目前北流產的荔枝70%往外走,大部分北運荔枝仍以冰塊儲存保鮮,冷鏈運輸成本還比較昂貴。“我國荔枝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胡建鋒說,要著力推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發展冷鏈體系和新鮮果品配送,加快培育一批熱作名優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地品牌。(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