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楊凌: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2018-01-15 10:45:49    李蕊

在中國農業格局中,楊凌示范區昂首挺立——

總面積只有135平方公里,卻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現代農業發展奇跡,為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貢獻“楊凌力量”。

地處關中腹地,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卻覆蓋全省56個國定貧困縣、秦巴山區75個貧困縣,“楊凌科技”正在惠及更多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

每年培訓職業農民超過3萬人次,累計為全國1.2萬多名農民頒發被譽為“農業科技身份證”的職業農民證書。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中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站在成立20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楊凌如何在新時代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讓土地資源“活”起來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2017年12月20日上午 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

在位于五泉鎮畢公村的楊凌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示范園里,推開溫室大棚的鋁合金門,溫暖潤澤的氣息撲面而來,感覺一腳踏進了春天。

品種為“白雪公主”的草莓白中帶綠,咬一口香甜味美;水果黃瓜翠綠誘人,掛滿枝頭;外形酷似香蕉的西葫蘆正值豐收季,一個個掩映在黃花綠葉間;在南方才能看到的火龍果樹長勢喜人,一株株整齊排列……室外已萬物蕭瑟,但大棚里卻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你可別小看這些大棚,這里展現的都是現代設施農業‘高精尖’技術。棚里的濕度、溫度,如何授粉、通風,學問大著呢!”園區負責人高輝說。

作為國家首個設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用創新思維,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徑。

占地435畝,總投資1.2億元,擁有49座現代化溫室大棚和2座連棟溫室,漫步楊凌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示范園,處處都能感受到現代農業的魅力。5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普通農田;5個月后,這里已經成為楊凌示范區集現代農業展示、農業技能培訓、精準扶貧為一體的一張新名片。“楊凌速度”和“楊凌效率”由此可見一斑。

“園區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從起步就按照高標準高規格要求,農資使用特別講究。農作物施用的底肥是青海的干羊糞以及陜南的菜籽餅,病蟲害防治主要采用風口加防蟲網、黃板誘殺、硫黃熏蒸等物理方式。所以你吃這里培育的東西,口感會特別好。”園區農技專家李師傅說。

圍繞特色現代農業,就地建設農業園區,再通過園區集聚產業有效承載精準脫貧,正是楊凌當前探索的精準扶貧方式。這種新方式,讓土地資源“活”起來,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

記者采訪時,五泉鎮畢公村的貧困戶帥水仙正在溫室大棚里采摘香蕉、西葫蘆。她把自家土地通過“土地銀行”流轉給園區統一管理,每年能拿到固定的土地租金和分紅。除此之外,2017年9月,帥水仙和園區簽訂公益性崗位合同,開始在園區上班。“我現在一個人有租金、分紅、工資3份收入,心里非常踏實。”帥水仙樂呵呵地說。

和帥水仙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五泉鎮絳中村的貧困戶張寶正。“我1個月最高能掙到2700元。在園區打工,不但免費吃住,還能憑工作證免費乘坐往返園區的公交車,園區還為我們配發了統一服裝、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干活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張寶正說。

離家近、待遇好,還能學技術,對于帥水仙、張寶正等貧困戶來說,在精準扶貧示范園打工很“劃算”。

高輝告訴記者,園區通過建立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動員耕地面積小以及沒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實現穩定收益,目前已有138戶貧困戶的433.29畝土地順利實現流轉;另一方面,園區與愿意長期入園務工的貧困戶簽訂公益性崗位勞動合同,目前有51人在園區務工,有29人簽訂勞動合同。

“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高輝很是振奮。“吃了定心丸。以后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高輝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 新型職業農民“有奔頭”

2017年12月19日上午 楊陵區揉谷鎮白龍村

冬日里寒風凜冽,可在白龍村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的溫室大棚里,一顆顆鮮紅欲滴的草莓在白花綠葉的點綴下煞是好看,整座大棚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嘗嘗,這是我們這兒的特色品種,絕對綠色健康,不用洗直接就能吃。”高級職業農民王中來熱情招呼著前來園區參觀的游客。

“草莓在成長期溫度高了容易得炭疽病,成熟期干濕變化頻繁又易發白粉病,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只要把這兩種病防治好,種植草莓其實很簡單。”王中來言語間透露出新型職業農民特有的自信。

今年48歲的王中來,是楊陵區揉谷鎮陵灣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10年前,他聯合5戶農戶組建了村里的第一個合作社——楊凌中來種植專業合作社,自己當上了理事長。但王中來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不懂技術,開始兩三年,合作社不僅沒有收益,反而每年虧損10多萬元。

沒有技術咱就學,不服輸的王中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找專家認真請教學習。2014年,王中來通過培訓考試成為陜西省第二批新型高級職業農民,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2017年,他還被評選為陜西省勞動模范。合作社社員從最初的5戶壯大到現在的152戶。

“通過學習才發現,傳統農業有太多局限性,而現代農業的創新空間非常大。轉變觀念、提升技術、學會經營后,農民也能掙高工資,也可以成為讓人羨慕、受人尊重的職業。”2017年12月19日,坐在園區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王中來感慨道。

為了能讓更多農民像王中來這樣發家致富,楊凌示范區決定成立一個集農民職業培訓、創新創業為一體的示范園區,把現代農業推廣出去,讓全國農民都能享受農業科技創新的紅利。

2016年8月,楊凌示范區支持和引導包括馬新世、王中來在內的5家農民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組成楊凌柯瑞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投資1.05億元,建設占地518畝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

“要用最新的技術、最好的設施、最優的方式生產出賣得上價錢的農產品,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這是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負責人馬新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生產運行一年多,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已成為楊凌示范區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以創業創新促進農民增收的生動實踐。這里生產的諸如“西農大5號”西瓜等新品種,銷售價格平均高出同類產品五六倍,仍供不應求。

“楊凌農科”的金字招牌,產生了強大的聚合效應,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紛至沓來,到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拜師學藝”。目前,園區共有來自甘肅、貴州等全國各地的1800多名農民通過承包溫室、勞務打工、現場培訓、觀摩學習等形式,在這里追逐自己的夢想。園區也被農業部授予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示范基地。

正在園區打工的楊陵區揉谷鎮太子藏村的貧困戶張周社就是逐夢者之一。“最近剛參加完初級職業農民培訓,很快就能拿到培訓證書了。”張周社說,“來園區一是可以通過打工,有份穩定收入;二是可以學習到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我要爭取早日成為高級職業農民,自己創業當老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如今,在楊凌示范區,受惠于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培訓,越來越多的農民和貧困戶一改“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形象,成為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走上了現代農業致富之路。

人人持股當“老板” 社員捧上“金飯碗”

2017年12月19日下午 楊陵區五泉鎮大寨街道辦

“拿到股權證,我們就是股東啦!”2017年12月19日下午,70多歲的徐新志老人坐在新成立的梁氏窯股份經濟合作社門口,手里拿著股權證書,和社區的幾位老人邊曬太陽邊拉家常。

“徐大爺,你的股金是11.26萬元,拿著這個股權本本,你以后坐在家里等著領分紅就行啦。”合作社社員楊燕指著徐大爺的股權證說。

“成立了合作社,我們發展集體經濟就有了主心骨,腰包越來越鼓,以后的日子就更有盼頭了。”徐新志是楊陵區五泉鎮大寨街道辦梁氏窯社區居民,他所說的梁氏窯股份經濟合作社兩個月前剛剛成立。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楊陵區成立的首個經濟合作社,梁氏窯不僅是農村“三變”改革的一個生動實踐,還為區內其他村(社區)發展集體經濟提供了借鑒和示范。

早在10年前,梁氏窯村就靠“商貿立村”,建起了遠近聞名的建材市場,大力發展集體經濟。201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近兩年,隨著村改社區,梁氏窯集體經濟發展處于停滯狀態,如何將以前形成的優勢轉化為后期發展的動能,社區干部一直在思考。

2017年,楊陵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打響,梁氏窯社區抓住這難得的機遇,成立了梁氏窯股份經濟合作社,率先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合作社注冊資金3500萬元,以管理好、運用好農村集體產權為主線,按照資本經營、股份合作的改革思路,在量化集體資產、股權設置、股權管理等關鍵環節開展了積極探索。

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化改革中,梁氏窯社區把農民吸納到經濟組織中來,通過產業帶動,引導農戶入股成為產業鏈上的投資者、參與者和受益者。目前,包括徐新志老人在內的297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股份量化得到了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通過創業驅動,他們還把農民吸引到返鄉創業中來,人人持股當“老板”,社員捧上“金飯碗”。

“‘三變’改革激活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優化了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完善了農村現代治理體系,大家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紅利。”梁氏窯社區居委會主任王雙科談道。

提及未來發展,王雙科充滿信心地說:“下一步,梁氏窯社區將重點發展民宿游,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幫助農民增收,將更多的資源變成農民致富的資產。”

“農業進園區、農民進社區、種養有技術、產品有市場。”這不僅是楊凌示范區農業發展的未來愿景,還是中國現代農業社會的標準景象。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