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14:40:00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農業專家在進行小麥育種試驗
批復原文
“持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支持楊凌示范區依托區域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積極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辦好全國農業農村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農民發展學院,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賦予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引導地方加大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科研單位在楊凌示范區設立研發機構。支持楊凌示范區參與實施國家種業自主創新相關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加大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力度。”
解讀單位:示范區科技局
解讀內容:持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
問:建設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的意義?
【解讀】國家級科研平臺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集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的重要基地。示范區承擔著帶動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建設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對于提升示范區科技創新和帶動旱區農業發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要依托區內高校和科研單位,圍繞國家賦予的使命,爭取建設一批國家級科研平臺,聚集國內外的創新資源、科研人才、科技項目和研發資金,進一步提升楊凌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
問:怎么理解“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賦予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這句話的含義?
【解讀】賦予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是尊重科學研究規律的必然要求。科學研究不同于有成熟的規章制度、可以按計劃進行的日常性生產、建設,它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線不確定性和結果難預測性等特點。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賦予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就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科研經費管理、成果處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給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使他們放開手腳、自由探索,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創造出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發明。
問:支持楊凌示范區參與實施國家種業自主創新相關重大科技項目對于示范區種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有什么促進作用?
【解讀】國家種業自主創新工程是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求出發提出的重大科技工程,需要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參與,對于夯實我國種子科學基礎,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突破種子領域科學前沿,攻克商業化育種的核心技術具有重大意義。楊凌示范區通過參與實施,能夠凝聚創新要素,集聚資源和人才,培養創新團隊,進一步提升示范區在種業方面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同時加快將種業企業培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參與國際種業競爭,搶占國際種業制高點。充分調動和整合大學、科研院所學術資源,發現和轉化院所與大學有價值的成果,提升示范區在種業方面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問:落實《批復》在科技創新方面楊凌下一步應該怎樣做?
【解讀】一是加大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培育建設力度,發揮科研平臺在科技資源、人才等方面的集聚作用,服務旱區農業發展。二是圍繞陜西省“3+X”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整合科研力量,推動農業重點領域研究實現突破,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效供給。三是深度參與國家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并積極推動牽頭實施陜西省種業自主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力爭在旱區小麥、玉米、油菜等品種選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是建設涉農高校和科研單位為主體的科教產業園區,引導國內外科研單位在楊凌示范區設立研發機構,推動成果集聚轉化。五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設,構建成果集聚、價值評估、轉化撮合等機制。形成由高校、科研院所、專業中介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廣泛參與的市場化運行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六是在提升現有推廣模式的基礎上,整合政產學研用要素資源,探索農業科技培訓公益性和服務有償經營有效融合發展模式,形成新的農技推廣機制。七是統合大農圈、云平臺等資源,探索互聯網+農科服務的模式,形成高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服務公司、農民協會等多個主體參與的農業科技扶貧新矩陣,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提供種、養、管理、營銷的整體服務方案,更好實現科技扶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