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有了“農保姆” 種菜更靠譜

2019-02-20 09:35:39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農技人員(左)在指導菜農使用“農保姆”APP。

車輛穿行在鄭辛這個位于山東淄博臨淄區皇城鎮的普通農村,蔬菜大棚如同一個個面包,夾道相迎。 

都說農民辛苦,農民種菜更要吃得苦中苦。久未至鄭辛,竟發現農民家家都“聘”了“農保姆”。有了“農保姆”,年輕人種菜也靠譜。 

回憶里越苦,現在就越甜 

56歲的鄭鳳林,是個種了二三十年菜的老把式。歲月似刻刀,全鐫刻在了他的手上。 

別看手糙,老鄭的嘴里新詞可不少。“村里的菜,不少都是‘農超對接’,直供北京超市。” 

前幾年的老鄭,語言風格可不是這樣。你不問,他也不主動談。“以前‘泥腿子’種菜,那叫一個辛苦。這兩年各地客商都來咱村,見得多了,聊得多了,種植技術、蔬菜市場多少也知道了點。” 

老鄭說得沒錯,前些年種菜確實辛苦。一個棚,起碼要蓋四五十個草苫子。天一亮,要一個一個拉起來;太陽一落,又得一個一個放下去。一個草苫子上百斤,單就這一個活,沒倆人管不過來。趕上大雪天,更要全家人爬上大棚清雪,雪下多久,就要在棚上清多久。“雪攢得太多,大棚薄膜壓壞了說不定就要絕收。” 

回憶里越苦,現在就越甜。老鄭告訴記者,現在這一切都變了樣。有了自動卷簾機,拉草苫子放草苫子,一個按鈕搞定。 

 進城打工,不如回村種棚 

“以前兩口人管一個棚就累得夠嗆,現在輕輕松松管理兩三個大棚。俺鎮有1.5萬多大棚,幾乎家家都開著自己的‘綠色加工廠’。”老鄭說這話,不無炫耀。記者故意將他:“上了歲數,還種得了棚?” 

“俺家小鄭回來了,我再干幾年,他接著種!”老鄭口中的小鄭叫鄭宏凱,1987年生。前些年耐不住種地的苦,跑到了城里打工。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拿6000多元。可隨著山東轉型升級淘汰舊動能,活不好找,收入還減少了。 

后來,返鄉的小鄭拿出積蓄、東拼西湊,花了50萬,建了倆150米長、15米寬的高標準蔬菜大棚,棚里通著軌道“小火車”,施肥有水肥一體化設備,保持溫度濕度還有自動換風機。 

“這兩年西紅柿、西葫蘆價格還行,一年能有個20多萬的收入。”小鄭說,之所以選擇西紅柿、西葫蘆,是因為這倆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不愁銷路。 

“進城打工,不如回村種棚。出去是給別人干,回來是給自個兒干。”小鄭說,像他這樣回家種菜的年輕人不是個例。 

下載“農保姆”,有問題找手機 

去年連續陰天,老鄭和小鄭大棚里的西紅柿都出現葉面發黃、落果現象,驚慌失措的小鄭拍下照片、上傳“農保姆”,不到20分鐘小鄭就接到了鄉土專家電話,當天專家就上門指導解決。 

如今,沒事打開思遠農業有限公司“農保姆”成了鄭宏凱的習慣,“隨時隨地都能查看種植管理計劃,還能學技術知識。”實際上,這個由臨淄“土專家”主持研發的APP,已經在山東、山西、陜西等12個省份發展近百個加盟分社,建成2600余個村級服務站,為全國10萬多農戶提供標準化服務。(據《人民日報》)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