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09:19:00
日前,在重慶市銅梁土橋鎮新陸現代農業基地的觀賞魚養殖場里,公司技術人員時不時掏出手機查看。可別以為他們在“開小差”,他們正在閱讀智慧氣象信息平臺發出的短信。
“水里缺不缺氧?水體質量的指標如何?手機顯示屏上一目了然。”技術員秦相覃說,他們按照上面的提示,采取對策措施,才能保證魚兒的正常生長。
走近大棚里的魚池,群群錦鯉歡快地暢游著,有的打著挺兒躍出水面,濺起陣陣水花。
“這幾個池子里養了上萬尾錦鯉,長得可好呢。”秦相覃說,“智慧氣象”是區氣象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造的為農服務手機APP。用戶只需要打開手機客戶端,便可隨時了解天氣變化,以及水體里的氧氣濃度等環境監測數據。
“一個APP怎么知道那么多池塘的數據呢?”筆者問一同來的區氣象局專家。
他指著魚塘里的設備說,這是一個水產養殖智能控制機站,數據的獲得主要就是靠它實現。“它以無線網絡的方式一頭連著魚池,一頭連著區氣象局的數據中心。”專家介紹說,當放入水中的探頭感知到水體里的監測指標發生變化時,就將采集的數據發送到區氣象局的信息中心。經過自動分析,再將數據通過短信發送給生產單位技術人員的手機上。養魚場則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水質,避免了用肉眼觀察水體渾濁情況進行添注新水的情況。(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