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7:19:00 王騰飛
12月22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單位舉辦的“農業科技直通車”2018土壤健康與新型肥料成果技術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
會議邀請多位業內權威專家交流肥料行業發展的最新形勢和技術成果,并展示了多家新型肥料企業的代表產品,搭建融資對接平臺,促進肥料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微生物肥料優先研發7大新技術
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檢中心李俊在主旨報告中介紹說,微生物是解決土壤問題的神奇鑰匙,具有土壤的“造就師”、“清潔師”、“治療師”,養分的“轉換師”、“制造師”等多種功能。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修復和改良土壤,改善農作物品質,將在減肥增效的新時代起到更為廣泛的作用。
當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基本形成,企業總數超過2000家,年產量達2000萬噸,年產總值達400億元,截至2018年11月,農業部登記證產品達6528個,累計應用面積超3億畝以上,我國微生物肥料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并向健康、有序、持續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已建成5個層面的包含30個標準的標準體系,從菌種、生產、檢驗、使用、包裝、儲存等全過程均有標準可依,為確保我國微生物肥料質量安全、規范微生物肥料生產和質量監督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2018年7月,實現了土壤修復菌劑(生物修復菌劑)的登記,歷經數年,意義重大。當前,《土壤修復菌劑》行業標準正在制定之中,2019年有望頒布實施。
受益于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其在農業中顯現出的獨特功效、登記管理的規范與引導作用,生物肥料產業近幾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發展,得到各方關注!微生物肥料已納入國家“十三五” 發展規劃,下一步將推動化肥的“有機替代”行動,微生物肥料市場發展前景看好,預計到2025結束時,年總產量比現在翻一番,達到 4000 萬噸以上。
李俊同時也指出,當前,技術產品創新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微生物肥料產業的發展。 優良生產菌株篩選及發酵工藝技術、微生物農田土壤凈化修復技術、 共生固氮微生物應用新技術、微生物種子包衣技術、有機資源綜合利用微生物轉化新技術、作物秸稈快速腐解還田微生物及其配套技術、新型復合配套技術這7項技術是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未來 5 年優先研發的新技術。土壤修復改良微生物、微生物種子包衣制劑等特色功能產品將是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產品。
增值肥料將大有用武之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首席科學家趙秉強表示,增值肥料產品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調控營養功能改善肥效的技術策略,通過生物活性增效載體與肥料科學配伍,實現對“肥料-作物-土壤”進行綜合調控,更大幅度地提高農藥利用率。利用增效載體技術,對我國尿素、磷銨、復混肥、水溶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整體提升系列產品的性能與功能,可以有力推動我國化肥產業技術升級。
趙秉強表示,增值肥料新產品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工信部“十三五”促進化肥行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工信部原[2015]251號)中提出發展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增值肥料新產品。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提出,到“十三五”末增值尿素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十四五”末,我國增值肥料年產量將達到5000萬噸,應用面積達10億畝,每年增產糧食200億公斤,增值肥料在我國形成新常態、新業態,為化肥減施增效、綠色增產做出重要貢獻。
當前,綠色高效化肥產品創新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大產能、低成本技術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產品施用技術要求高,制約產業規模化發展;產品研制集中在氮肥品種上,磷鉀肥等高效產品研制及產業化技術嚴重滯后;單一被動調控肥料本身為技術策略,難以大幅度提高肥效等。
出路何在?趙秉強認為,產品創新只有通過“肥料營養功能、根系吸收功能、土壤環境功能”的系統改善,實現對“肥料-作物-土壤”的綜合調控,才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產品創新只有突破低成本、大產能產業技術,才能推動我國大宗化肥(尿素、磷銨、復合肥、水溶肥)產品全面綠色高效化,實現肥料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真正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化肥產品創新不能只做跟隨者,要做創新引領者。期待中國發明推動我國新型肥料產業走向自主創新引領。
肥料行業發展必須正確把握方向
農業農村部部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在會上表示,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規模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不斷增長,土地承載力不斷加重。肥料與科學施肥技術需要追趕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隨著化肥減量增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節水農業、旱作農業、水肥一體化等重大項目的不斷推進,緩釋、控釋、長效、水溶、生物、納米、功能、智能、信號、改土、調酸、抗逆等新型肥料不斷涌現,肥料行業的發展必須正確把握方向。
高祥照建議,一是既要重視大農場不要忘了小農戶;二是既要看肥效也要想原理;三是在國際4R施肥原則的基礎上增加到6R;四是有機肥也要科學搭配,更要注重質量;五是中國肥料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形態的優化和助劑的應用;提質增效是未來肥料發展的使命。
會上同時推介展示了中國科學院有機肥中重金屬納米修復劑、湖南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鎘污染稻田微生物萃取修復技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可腐有機廢物蚯蚓肥料化與綠色健康農產品生產技術、四川省農科院新型環保可降解農林保水劑的生產技術、河北硅谷肥業的有機硅水溶肥、北京綠谷清泉公司的納米腐質快速修復土壤污染提升品質技術、濟南亞康力諾公司有機多肽酶活性促進劑、黑龍江篤信水稻育秧紙肥盤等多項新型肥料產品和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