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09:12:08 王騰飛
眼下正是獼猴桃豐收的時節,汽車行駛在四川省蒲江縣的鄉間,處處可見碩果累累的獼猴桃園。在蒲江縣大興鎮爐坪村盧定軍家的獼猴桃園里,樹上掛滿的個大又勻稱的獼猴桃果和肥厚濃綠的葉片,讓前來參觀的100多位獼猴桃種植大戶頻頻稱贊,“這果子長得真是不錯,得有100克以上,這樣的果子能賣上價。”
1. 既可增產又能提價 口感風味毫不遜色
盧定軍的獼猴桃園全程采用的是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水肥藥一體化解決方案,核心技術之一是用氯吡脲(俗稱“膨大劑”)浸果膨大果實,現場還有一塊沒有經過氯吡脲處理的對照區,獼猴桃的個頭明顯小了很多,對比非常明顯。
盧定軍告訴記者,他種的獼猴桃品種是紅陽,在市場上非常走俏,他的果子商品率較高,一斤賣到了8.5元。記者也向當地的收購商打聽到,紅陽獼猴桃地頭收購價根據果形大小價格不一,大果子能賣到八九元一斤,小果子價格則要差一大截。用氯吡脲處理過的獼猴桃不光價格好,還能至少增產1/3,這讓種了幾十畝獼猴桃的盧定軍今年的收入非常可觀。
農民實打實地受益了,但不少消費者難免會有這樣的疑慮,這用過了膨大劑的獼猴桃是不是光有個好賣相、中看不中吃啊?對此,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植物生長調節劑專業委員會于8月20日專門在蒲江縣舉辦了2016獼猴桃品鑒會,邀請行業內的18位專家,親身體驗用了和沒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獼猴桃口感有何差別。
記者也分別品嘗了一下兩個獼猴桃進行對比,未浸果的獼猴桃略硬,甜中帶酸,浸果的獼猴桃更甜更軟一些,果香味十足。現場評審的專家紛紛表示,用過“膨大劑”的獼猴桃比起沒用“膨大劑”的獼猴桃在口感上不僅毫不遜色,在可溶固形物方面還會更勝一籌。
“紅陽獼猴桃不用氯吡脲處理單果重60多克是比較正常的,用過氯吡脲處理的獼猴桃果子會增大,還有利于提高甜度和營養成分。”紅陽獼猴桃品種的發明人、四川省自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明忠告訴記者。
2.毒性比食鹽還低 規范使用安全無虞
除了口感,安全性也是消費者尤為關心的問題。之前的“爆炸西瓜”事件,讓不少消費者對膨大劑仍然心生疑慮。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氯吡脲只要規范合理使用,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公眾對膨大劑需要科學認知,完全沒有必要談之色變。
研究了20多年植調劑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段留生向記者解釋說,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機理是調控植物內源激素等信號系統,調節植物生長發育,不是補充營養或殺滅有害生物。因為它是非殺滅性的,所以安全性很高。已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95%都是高效、低毒、對環境和生物安全的,我國還有7種植調劑是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也就是說是高度安全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量是非常微小的,比如氯吡脲的用量通常為每公斤5~10毫克,這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將一個小米粒放到兩三公斤水中,蘸500~1000個果子,每個果子蘸完藥液就跟人洗過澡一樣,相當一部分藥液沒有被果子吸收,施藥后離采收期還有100多天,而藥后21天氯吡脲就能消解88.5%以上。氯吡脲即便進入人體后代謝也很快,14~16個小時絕大部分就會被排出體外。”段留生說。
“合理使用氯吡脲的獼猴桃是安全的。”浙江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雯介紹說,氯吡脲是非內分泌干擾物,它的急性經口半致死劑量為4918mg/kg,相比于食鹽是3200mg/kg,從這個指標上看,比食鹽毒性還要低。國外使用氯吡脲非常普遍,我國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明確列出允許使用氯吡脲。
3.是利是弊關鍵在量 技術普及任重道遠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氯吡脲對獼猴桃的增產效果明顯,但過量使用則會導致果品品質下降,外形畸變,貯藏期和貨架期縮短。專家重點強調說,要用好植物生長調節劑,關鍵是要精確把握好量。農民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果大,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劑量使用。
王明忠告訴記者,多家科研院所都曾做過相關試驗,使用適宜的濃度,有利于提高果實的風味與品質,但用濃度為20mg/L及其以上高濃度氯吡脲處理后,反而使獼猴桃果實風味變酸,營養成分下降,果實品質下降,貯藏期受到影響,濃度過高還易產生畸形果、空心果。所以使用濃度要適宜,以紅陽獼猴桃為例,最佳使用濃度為5~20mg/L,最有效的使用時期是在花后15~25天,正值果實的快速生長時期使用。
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物技術部技術經理張月霞表示,除了嚴格掌握好用藥時期和濃度,用膨大劑處理之后,肥水管理一定要跟上,不然果子會虛胖,出現空心的情況,所以技術服務很重要。四川國光通過這幾年大量的技術培訓和引導,種植戶基本上都能做到位,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段留生表示,植調劑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高新技術,其作用獨特、不可替代、安全高效、潛力巨大,是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有力科技武器。只不過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時間、濃度、位置、使用方法,技術要求很高,所以對植物生長調節劑要正視問題,創新引領,規范管理,科學應用。
“好產品只有經過正確的使用才能把作用發揮出來,氯吡脲科學使用的經驗和技術值得重點推廣。”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查顯才表示,當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社會認知度和科普宣傳還不夠,對其不正確的認識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要有信心,要加強宣傳,引導公眾正確認知和了解植調劑,同時要加強應用技術的普及,使其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