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09:53:00
整個車間只要一名工人就可以管理
養殖車間里的生態魚池
十立方的水體,可以養多少魚?
近日,來自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八里店鎮的“養魚老兵”李小斌告訴筆者:十立方的水體可養八百到1千公斤魚。即十斤水,便可養一斤魚。
許多人聽后,大概都不信:這么高的密度,疫病怎么控制?
當然,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李小斌的殺手锏就是“黑科技”——現代化、立體式、智能化的循環水養殖模式。
李小斌養魚十多年,過去就在八里店鎮包魚塘,效益雖然也還不賴,但隨著人工成本的日益提升,比較效益自然走低。而且,傳統模式由于高密度養殖,有污染不說,稍有不慎,還可能全軍覆沒。
最近這幾年,李小斌一直想著轉型升級,直到一次考察中,偶然間聽聞循環水養殖,盡管還不算太成熟,卻引發了他的濃厚興趣。
在充分調研后,2018年1月,李小斌與朋友合伙成立湖州弘鑫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上,依托浙江大學、上海從銳等科研單位,組建起由自動化、智能化設計專家,機械與工程設計專家、水產養殖專家等構成的研發團隊。終于,夢想一點點照進現實。今年開春后,雖然整個廠區還處于建設階段,但在一座上下兩層的工廠內,透明的養殖池內已迎來了首批魚苗。
那這項科技“奇”在哪兒?
他向筆者揭秘:別看方方正正的魚池內,鱸魚、花骨魚、筍殼魚,密密麻麻,但這其中的門道可謂十足。比如,像溶解氧、水質、水溫、室溫、光照等影響魚類生長環境各項指標,均可實時控制,實現無菌和恒溫養殖;又比如,利用養殖用水處理系統、養殖尾水循環利用處理系統、自動投餌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垃圾自動化排放凈化系統,保證了整個養殖過程的綠色化、生態化和低碳化。
簡單說,過去,養魚只能有一季,現在能養兩季,全程都處于適宜的生長環境中,且不受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的限制,而智能化又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與此同時,魚兒長得更快,也更健康,關鍵還能大大節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又能實現無排放、零污染。比起外塘養殖模式,初期建設成本高出不少,但單位畝產效益卻能提高約50倍。
據介紹,這種方式的適用范圍很廣,除了鱸魚、筍殼魚等常規魚種,還適合南美白對蝦、甲魚等高附加值漁業,產品結構也可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情,進行及時調整。待工程全部完成后,李小斌的所有漁場預計年產量131萬公斤、年產值7200萬元,實現年利潤1440萬元。(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