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17:02:07 郜晉亮
本報訊(記者 郜晉亮)時下,在青海省大通縣遜讓鄉,滿眼金黃的油菜花吸引了城里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駐足觀賞。而在縣城種子管理站的中央總控室里,油菜地里的實時監測數據正在不斷地被上傳。
2017年,總投資750萬元的大通縣遜讓鄉5000畝高標準油料生產基地項目正式啟動實施,重點建設任務包括田間工程、物聯網建設、新技術推廣等三項。中央總控室不斷上傳的數據正來自于遜讓鄉安寧灘村、尕漏村、上后拉村新建的3個物聯網監測點。
據介紹,每一個監測點都由智能蟲情監測系統、土壤墑情監測系統、氣象信息監測系統、苗情災情視頻監控系統構成,為油菜的健康、安全生長編織了一張智慧的大網。
在生產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大通縣種子管理站技術人員加大推廣適合本地區的優良品種力度,選用青雜系列雜交油菜為主栽品種進行精量播種。同時,示范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確保油菜生長有一個綠色的生態環境。
大通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技術人員還引導當地群眾在油菜籽收獲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輪作,并積極增施有機肥。2018年,5000畝高標準油料基地增施有機肥750噸。
此外,通過實施田間工程,生產基地包括田間道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極大提升了機械化作業水平;通過統一進行深松整地、統一施肥、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綠色防控、統一進行機械收割等“六個統一”,基地油菜籽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