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20:10:53
時下已過霜降,距離冬天不遠,大部分養殖戶為了確保豬舍里面的溫度,都做了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但做好這些措施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欄舍里面的其他幾個管理指標。
首先是豬舍內的溫度
大家都知道,豬舍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豬的飼料消耗和增重。豬的飼養適宜溫度范圍,取決于豬的品種、日齡、生理階段、飼養條件等多種因素。如初生仔豬1周內溫度應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保育豬舍溫度控制在22~27℃,肥育豬舍溫度保持在17~20℃,產房的溫度最好不超過25℃。
其次是豬舍內的濕度
豬舍內濕度大,就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長,豬的抗病力就減弱,豬只易患疥癬、濕疹和呼吸道疾病。有數據顯示,當相對濕度由45%增高到95%時,豬的日增重下降6%~8%。在氣溫為11~23℃,相對濕度為65%時,育肥豬最好飼養。
接著是豬舍的有害氣體濃度
豬舍內有害氣體超標的危害與腸道的消化密切相關,我們經常會受到豬舍里的異味和有害氣體困擾,尤其在冬季密閉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豬舍的有害氣體,包括氨氣、硫化氫等不但氣味難聞,更有很強的刺激性。對豬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有很強的腐蝕性。
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的豬群,出現呼吸道疾病的幾率大大地提高,但由于冬季氣溫低,通風措施就被廣大養殖戶給忽略了,但我們必須做好適當的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新鮮不刺鼻眼,不刺激呼吸道而誘發呼吸道炎癥。通風換氣應安排在豬吃食活動最集中的時候,平時定時開關抽風機換氣。
最后是豬群的飼養密度
提高豬群的飼養密度,可以充分利用豬場里的有效空間,降低養豬成本。而降低密度,保證豬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空間,可以減少飼料的攝取量,并可減少因空間狹小而引發的惡癖,如隨處排糞尿、咬尾等問題。
因此,要合理控制飼養密度。同批斷奶的仔豬日齡差異不要超過1周,最好是一窩一欄,以減少不同免疫狀態的仔豬之間的相互傳染,飼養到20~25公斤體重轉群時地板式地面密度按0.5平方米/頭,條狀式地面按0.3平方米/頭。肥育舍豬群宜15~20頭/欄,根據氣候、圈舍條件,密度宜為中豬0.8平方米/頭,大豬0.8~1.2平方米/頭。
糧食類。黃豆性溫味甘,炒用性熱,屬暖性飼料,含粗蛋白質37.9%,既是優良的植物蛋白飼料,又是抗寒保暖飼料。黑豆含粗蛋白質36.68%,性平味甘,炒用性極熱,是較好的抗寒保暖飼料。大麥性溫味咸,屬暖性飼料,熟用效果好。另外,稻谷、稻草也屬于暖性飼料。
肉食類。羊肉和狗肉產熱量高,是冬季肉食性和雜食性畜禽首選的保暖抗寒飼料。動物肝臟含鐵較多(動物缺鐵時特別怕冷),且易于吸收,冬季給畜禽適當增喂一些動物肝臟,可以補鐵、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