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一顆紅棗托起一座產業園

——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阿拉爾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0-01-21 10:47:52    劉昊

本報記者 劉昊

“阿拉爾市紅棗種植面積70萬畝,約占全疆紅棗面積的1/10。在內地銷售的新疆棗,每10顆就有1顆是阿拉爾產的。”近日,記者走訪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阿拉爾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祁臻對記者說。

161.52萬畝耕地、41439名農業職工、12.76萬畝紅棗種植基地,這是阿拉爾市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本盤”。兩年來,建設產業園總投入9.02億元資金,其中,中央獎補資金5700萬元,地方財政資金2.18億元,通過中央獎補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6.6億元。

作為2019年新疆和兵團唯一一家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的阿拉爾市,如今產業園創建成功后的成效如何呢?

圍繞產業鏈深挖附加值,唱響“紅棗經濟”

在第一師阿拉爾市,成片的棗林蔚為壯觀。自阿拉爾市成功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后,全市開啟了把小紅棗作成大產業的探索之路。推行紅棗生產標準化,升級改造加工廠,推進紅棗精深加工……

在此過程中,新疆首家榮獲“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的乳品企業新農乳業生產的“新農棗奶”遠銷18個省市。阿拉爾海升果業2018年投入生產紅棗果糖、紅棗清汁3000噸,以每噸1.3萬元的價格出口美國,實現產值3900萬元,帶動4166戶職工就業,戶均增收3344.5元。兵團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聚天紅果業公司以建設國家級紅棗交易市場和紅棗期貨交割庫為抓手,開展紅棗收購加工銷售、倉單質押等業務,2019年初紅棗期貨交割價格每公斤10.1元,較上年提升近30%。

依托國家級紅棗交易市場,產業園搭建紅棗銷售運營平臺,建立線上紅棗流通數據庫,吸引三葉果等21家電商入駐電子商務中心,通過與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開展“京東紅棗訂貨會”,首日訂單即達5萬噸,實現了紅棗由傳統地頭交易向市場集中交易、網上交易、線下交易相結合的轉變。“近些年,棗子行情越來越低迷,價格跌到了幾元錢也不好賣。現在建設產業園,可以在網上銷售,還可以做成酸奶,就連殘次棗也有了好用處,我可以放心地種棗子啦。”十團棗農秦國貴說。

應勢而生,阿拉爾紅棗也創出自己的品牌——“塔里木河”區域公共品牌,其系列產品榮獲北京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等榮譽稱號。小小紅棗嫁接出一道風景獨特的“紅棗經濟”,讓全市職工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園區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以前種植紅棗,種植戶覺得結果越多越好,拼命加密棗樹,大量噴灑化肥農藥,產量是上來了,但是賣不上好價錢。”園林一隊黨支部書記王新林說。

自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師市不斷探索“提質增效”“綠色有機”新模式,大力推動紅棗密植園改造、噴灑生物肥、零添加農藥,從增量走向增效。如今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意識到紅棗產業要發展,不能單純追求產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品質。“今年紅棗不僅結得多,品質也好,另外,棗樹之間距離也加大了,方便機械化作業,一年就節省好幾萬塊錢的人工成本。”棗農蔣東平原本只是一個普通職工,2019年,每次專家來培訓,他都積極參加,現在,他已成為有名的“土專家”了。

為發揮產業園的示范園、質量園的帶動作用,師市堅持“好產品是種出來的”理念,依托獨特的水土光熱資源,在產業園內建成綠色有機生產基地10.25萬畝,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比例達85.5%,農產品抽檢合格率超99%,紅棗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5.2%,且園內棗園地旋耕、施肥、無人機飛防植保等關鍵環節機械作業率都已達到100%,十團和十三團還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目前,產業園紅棗標準化生產基地已呈現出智慧農業的雛形,一望無際的紅棗園點綴著物聯網探測器,向產業園內的智慧農業系統集成控制中心不斷傳輸著土壤濕度、溫度、墑情、養分等實時數據,從源頭上確保紅棗質量,輻射面積達1.5萬畝。

走進阿拉爾市紅鑫源棗業公司的加工廠,隔著透明的玻璃墻看去,顆顆紅棗在流水線上滾動,隨后按照大小、色澤、飽和度等不同特征進行分選、加工……最終印有“塔里木河”標識的紅棗被一箱箱運輸出來,不僅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它也是韓國、德國、美國等國家庭的“常客”。

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紅棗科研高地

祁臻對記者說:“今年秋天你再來我們產業園,一定到棗種質資源圃里看看,你可以看到果型各異的紅棗。”據了解,占地0.47公頃的棗種質資源圃匯集了陜西、山西、河南等22個省市棗資源445份,是新疆最大的棗種質資源圃。科研人員已篩選出冷白玉、金谷大棗等綜合性狀較好的14個品種,極大地促進了師市紅棗產業的發展。

師市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山西農科院、新疆農墾科學院、塔里木大學等科研院校共建“阿拉爾紅棗產業研究院”,組建品種資源、紅棗栽培、果品檢測等6個研究實驗室;與山西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等3家科研院所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組織制定了《紅棗示范園建設技術規程》《南疆密植棗園花果管理技術規程》《第一師阿拉爾市紅棗主干型栽培技術規程(試行)》等技術規程;聘請山西果樹所紅棗專家李登科、鄭州果樹所品質調控專家陳錦永等國內知名專家,助推紅棗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夯實紅棗生產、加工、流通等關鍵環節技術支撐,科研經費同比增長7.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4.2%。

此外,還編印了《第一師紅棗標準體系》,包括國家、企業、行業、地方標準46項,是全國紅棗產業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性綱領。

祁臻說,2019年,產業園內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2.54%,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80.78%,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3.07∶1,產業園年總產值51.25億元,園內職工可支配收入比全市高出30.2%。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