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作物流行病學研究也要加強支持力度

2020-02-24 15:17:23   

作物流行病學研究也要加強支持力度

——訪植物流行病學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院長胡小平

靳軍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肖力偉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流行病學調查是一個為全國人民所耳熟的詞語,它簡稱“流調”,流調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被排在首位,流調人員被稱為疫情防控中的“先鋒隊”“偵察兵”,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去秋今春,我國小麥條銹病發生呈嚴重態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專家團隊給陜西省和農業農村部提出了具體的條銹病發生趨勢報告和防控建議。這些報告和建議所依據的,就是專家們所做的小麥病害流行學調查。

植物病害流行病學調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國植物病害流行學研究進展如何? 病害肆虐的大背景下,植物病害流行學研究又有怎樣的期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植物流行病學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胡小平教授。

胡小平介紹,植物病害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兩大類。非侵染性病害又稱為非傳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如凍害、藥害等;侵染性病害也稱為傳染性病害,如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等。據世界糧農組織估計,全球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約2200億美元損失。植物病害中有類似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新殺手,如UG99小麥稈銹病、麥瘟病等。

胡小平說,植物病害流行學是在群體水平上研究病害的時間和空間動態變化規律,制定病害檢疫和防控策略的科學,其調查的主要內容有病害分布、起源、傳播路線、寄主作物的群體抗病性、防控策略等。做植物病害流行調查的人員有農業農村部、省、市、縣各級植保部門的技術人員,以及各大專院校、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

“我國植物流行病學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很快。”胡小平介紹說,上世紀中期開始,著名的植物病害流行學家曾士邁、李振岐、劉漢文、康振生、肖悅巖、楊之為、陳萬權、丁克堅等為我國植物病害流行學的發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病害大區傳播研究,基于物聯網、傳感器、大數據、神經網絡智能學習算法等的病害自動監測預警,防控策略制定等工作進展很快,在應用基礎研究和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病害流行研究成果豐碩。其中,該校專家主持完成的我國小麥條銹病的發生規律研究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參與完成的我國小麥條銹病流行體系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胡小平告訴記者,該校的一些成果已應用于指導農業生產,如小麥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已在全國13個省市200多個縣推廣應用,研發的小麥條銹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已在全國范圍測試;依據條銹菌轉主寄主研究成果提出了小麥條銹病防控新策略。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植物病害流行學科的發展,該校率先建立了“作物病蟲草害監測預警研究中心”。

胡小平說,植物流行病學是制定病害檢疫和防控策略的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研究周期長,不太容易出成果,且要具備很好的病理學、遺傳學、數學和生物信息學基礎。

“但這又是國家提出減肥減藥戰略的核心技術之一,非常重要。”胡小平建議國家加大對這個學科方向的支持力度,加強團隊建設,鼓勵相關科研人員更加注重這方面的研究,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