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15:51:39
本報記者 陳新濤
早春二月,正值小麥病蟲草害高發時節。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監測信息表明,受去年秋雨充足和暖冬影響,今年小麥條銹病在陜西省呈現出發生早、范圍廣、程度重的態勢,為近十年來最重。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教授康振生提醒農技部門和農民朋友,在做好當前疫情防控的同時,不失時機、抓緊做好條銹病的防治工作。
2月18日下午,康振生院士團隊一行專家來到小麥條銹病的監測點——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仔細查看條銹病發病情況。在一處剛進行完春灌不久的麥地里,康振生說,病蟲草害在早發現、早防治過程中,還應該加強重大病蟲草害監測。小麥條銹菌的病原菌孢子可以隨風進行傳染、傳播,它的爆發性、流行性是非常強的,要及時做出早春應急防控預報。
談起今年條銹病的防控形勢,康振生表示,去年秋冬季氣候特殊,造成一些小麥秋苗期病蟲草害發生時間提前、發生范圍變廣、發生程度和病蟲基數增大,為2020年小麥病蟲草害的防控帶來巨大威脅和壓力。特別是陜西關中、甘肅隴南、隴東、四川盆地、鄂西北和豫南部分地區,小麥條銹病冬季發病面積和程度是近十年來歷史最大和最嚴重的一年,有的地區和田塊冬前已呈普發態勢,應急防控已迫在眉睫。
據陜西省農業部門冬前田間調查數據顯示,漢中、寶雞、咸陽等地小麥秋苗條銹病發生面積50萬畝,是近十年來發生最重的一年,預計春季發生面積將達到900萬畝,防治任務艱巨。
針對此病害,農民需要采取什么防治措施呢?康振生給出的建議是:當田間的病葉率達到百分之五的時候要用藥劑來防治,三唑酮和戊唑醇都非常有效,進行葉面噴灑,就能夠有效地控制小麥條銹病。此外,康振生還表示,在黃淮春季病害易發區,要落實“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立即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并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
陜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副站長馮小軍表示,陜西省東部地區主要以防治小麥雜草為主要目標,西部主要是以防治小麥條銹病為主,在冬前發病普遍的咸陽和寶雞區域,都需要采取專業化統防統治,才能達到控制菌源基數、打點保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