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17:10:14
作為北京獨有的世界著名肉鴨品種,北京鴨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聞名中外的北京烤鴨的唯一正宗原料,是國家級名片。北京鴨不僅是凝聚先人幾百年辛勤培育的優良品種,而且是悠久歷史和傳統技藝的承載體。
2005年,北京鴨被北京市政府認定為首批9個“北京市優質特色農產品”之一,也被國家列為首批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17年,北京鴨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9年,北京烤鴨年消費量約為4000萬只,而地理標志授權使用數量僅為200萬只,由此可見,北京鴨產業屬于瀕危產業。
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北京鴨產業如何穩定生產、加快復蘇?北京市家禽團隊來到北京金星鴨業有限公司和北京三江宏利牧業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生產狀況,為企業防疫生產開出“藥方”。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飼料、疫苗等生產資料運輸和北京鴨銷售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影響了整個北京鴨產業鏈,目前北京區域內僅存5個北京鴨養殖基地,北京鴨種鴨存欄6萬只,商品代存欄不到20萬只。
北京鴨屠宰加工全面停產,產銷銜接困難,加之北京鴨特殊的烤制工藝及獨特的消費形態,北京烤鴨消費早已全面停止,自1月24日起,北京鴨生產銷售訂單被全部取消,目前北京鴨仍有約4500噸的庫存,積壓資金超過9000萬元,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受限,北京鴨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此外,由于北京鴨產業鏈上游的種鴨企業產能無法輸出,導致種鴨生產也面臨著危機,未來可能會對復產后的鴨苗供應造成不利局面,從而影響北京鴨產業的穩定性。
參考非典疫情之后餐飲和旅游業迅猛復蘇的經驗,預計此次疫情過后將會是一個極大利好的市場機遇。因此,針對后期市場恢復,北京家禽團隊認為需要從產業布局和技術支撐上打好基礎,確保疫情時期安全、穩定生產。
從政府層面來說,對種鴨生產要進行政策性補貼,保持種鴨生產穩定,為今后北京鴨產能恢復和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從企業來講,通過產能的合理布局,保障北京鴨原種和商品代的穩定生產。例如將金星鴨業向北京填鴨養殖場(如三江宏利)輸出低代次種鴨,既可緩解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同時又保留北京鴨產能,同時也為三江宏利解決了純種北京鴨來源的后顧之憂,未來可大力發展填鴨生產,和金星鴨業一起保障北京烤鴨市場的供應。
從產業技術體系來講,應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
加強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馬上進入春防時期,除了做好常規免疫外,尤其需要加強生物安全管控,場區采取全封閉或半封閉管理,提高消毒頻次(一天1次),不同類型消毒劑間隔使用,尤其是對運輸車輛和到場物料需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
做好日常養殖管理。結合冬春季節轉換期間氣候變換頻繁的特點,做好保溫措施,合理安排鴨舍通風量和通風時間,可在下午日曬充足的時候通風,同時減少夜間通風量。另外,針對飼料短缺問題,可降低飼料粗蛋白1個百分點,用麩皮或其他能量飼料替換。
合理安排養殖計劃。鑒于現階段消費市場的真空狀態,可調整生產計劃,種鴨場可將低代次轉成商品代,商品鴨適當提前出欄,有序暫停養殖。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做好技術和相關物資儲備,實現疫情結束后北京填鴨養殖生產的無縫銜接。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提醒各養殖主體進一步做好養殖生產記錄、消毒記錄、免疫記錄、防疫監測記錄、診療記錄、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記錄、病死畜禽生物安全處理記錄,并對記錄檔案分類管理和留存,確保生產源頭可追溯性。 劉雪 呂學澤 王梁 楊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