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11:12:26
“這些檳榔樹最近長得不錯,黃化癥狀相比去年明顯改善。”6月4日上午,在澄邁縣昆侖農場120畝的檳榔樹種植基地,海南博士威農用化學有限公司技術推廣經理吳朝波正在仔細查看檳榔樹的生長情況。
海南日報記者看到,成片的檳榔樹長著綠油油的葉子,不少檳榔樹已結出拇指大小的檳榔果。
研發產品修復檳榔樹根系
“這是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檳榔黃化災害防治及生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引入與示范’項目的示范點,這些檳榔樹半年前受黃化災害影響葉子枯黃,新的根系也長不出來,差點‘全軍覆沒’。”吳朝波介紹,從去年12月開始,他帶領團隊在這片檳榔林里推廣使用團隊研發集成的根系修復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經過半年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馬不停蹄奔波一天,回到位于澄邁老城鎮的公司辦公點已是下午,顧不上休息,吳朝波穿上實驗服一頭扎進了實驗室。他的實驗室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器皿。他拿出一瓶棕色的試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就是讓檳榔樹根系得以修復的關鍵技術產品。
“這是高含量枯草芽孢桿菌,能補充土壤微生物,只有當土壤微生物活躍起來,才能給檳榔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將其放入土壤中,可以提高檳榔樹的肥料利用率,同時殺滅根際病菌。”吳朝波介紹,團隊從2017年開始研發,用了兩年時間才研發篩選成功,生產出這種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他做了上百次實驗。“因為這種試劑是微生物,所以在實驗過程中要篩選繁殖力強、活性高、穩定性好的有效菌株。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非常精準,稍有差錯,就得重新開始。”吳朝波介紹,目前這種枯草芽孢桿菌已在我國大部分省市推廣使用。
為了農業科研學海南話
吳朝波的實驗室里還有一種橙黃色的透明液體試劑,“這是我們新研發的椰心葉甲、紅脈穗螟綠色防控替代產品,目前正在示范項目中試驗應用,預計明年可以推廣使用。”
吳朝波并不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但他對海南卻十分熱愛。2013年,吳朝波來海南大學讀書并提前一年讀完碩士研究生,2015年和2016年先后在南京和杭州工作。“我對熱帶作物非常感興趣,但是芒果、龍眼、火龍果、哈密瓜等很多作物內地種植較少,海南是主產區。”2017年4月,吳朝波決定回到海南潛心做農業科研。
每天往返于田間和實驗室是吳朝波工作的常態。為了在田間地頭向農戶了解農作物的種植管護情況,吳朝波專門去學了海南話。“現在已經基本能聽懂了。”他笑著說。
矢志助力海南農業發展
今年3月,吳朝波在澄邁縣大豐鎮進行無核荔枝保花保果增產實驗,實驗組的無核荔枝比非實驗組的無核荔枝增產20%,單顆果重量增加了近7克,糖度增加了3.5個點。“前不久,荔枝種植戶還拎了兩箱荔枝過來,說是種在實驗區的荔枝一上市就賣光了,專門給我們留了一點嘗嘗。”吳朝波透露,荔枝保花保果技術有望在明年推廣應用。
此外,吳朝波還經常下鄉面向農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農戶種什么我們就培訓什么,每一場培訓都有近百人參加,有時候培訓的會議室坐不下,他們就站在門口聽,從今年2月復工到現在,我已經培訓了1000余人次。”他介紹道。
“這次獲得‘南海鄉土人才’稱號對我是一種鼓勵,希望能夠通過掌握更多海南熱帶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發出更多綠色環保的新產品,將減肥減藥、熱帶高效種植管理技術傳授給更多農戶,為海南熱帶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吳朝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