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09:59:05
麥熟時節,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田野上,金色與綠色相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畫卷。據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最新調查顯示,在中北部灌區,6月中下旬,第一代黏蟲成蟲遷入盛期,進入產卵盛期,6月下旬7月初是卵孵化盛期。針對當前疫情,寧夏提出技術建議,要求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加強蟲情監測,及時發布預報。各地要高度重視黏蟲的監測調查和防控工作,及時上報蟲情信息并及時發布預報,指導防治,防止暴發成災。
據了解,黏蟲在中北部地區每年發生二代,系由江淮流域等地一代成蟲隨季風氣流于春末夏初遠距離遷飛而來。第一代成蟲于4月上、中旬在當地出現。
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專家表示,黏蟲的發生具有“暴發性”,一旦條件適宜將很快造成危害。據全區測報情況顯示:4月5日至6月15日,平羅縣、永寧縣、隆德縣、原州區、西吉縣累計誘蛾量分別為26頭、27頭、12頭、116頭和21頭,誘蛾量接近常年;但部分地區近日性誘和高空測報燈蛾量較大,蛾峰明顯。性誘情況:6月11日-15日,平羅縣、永寧縣、鹽池縣、海原縣蛾量分別為58頭、34頭、75頭和252頭;利通區誘蛾33頭,平羅縣誘蛾249頭,鹽池縣誘蛾650頭。
根據調查,小麥田西吉縣黏蟲幼蟲0.1頭/平方米,玉米田在全區已普遍有為害狀,為害率平均為1%。
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表示,氣象預報6月中下旬賀蘭以北降雨偏多地區,有利于黏蟲的遷入為害,預計二代黏蟲在全區總體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為害盛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市縣要突出重點區域,加強統防統治,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有序顆粒歸倉。對黏蟲發生較重區域要立即組織開展統防統治,采取有效措施將幼蟲控制在3齡以前。防治藥劑可選擇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
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微信等多種手段,發布蟲情動態信息和防治技術措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確保防治效果。記者 張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