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1:09:43
澆水、除草……8月初,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8000畝機采棉生產基地一派豐收景象。
瓜州種棉歷史悠久,產量高、品質優,盛唐時期從印度引進草棉進行種植,到七十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九十年代后期,當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棉花產業規模,棉花種植面積和單產逐年提高并趨于穩定。如今,棉花種植已成為瓜州主導產業。
“以前人工種植,施肥,采摘,成本高,收益低,出售棉花還要自己找車排隊,有時候賣一車要排一天隊才能賣掉,10畝地棉花得好幾天才能賣掉。”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村民王文東有耕地30畝,2019年開始,王文東將自家其中10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用于種植機采棉。
王文東說:“土地流轉后,收入增加了不少,也不愁銷售,合作社與新疆哈密天云棉業有限公司合作雇傭我們打包棉花,節省了很多勞力和時間還有務工收入,去年,我流轉出的每畝土地收入,比自己種要高出300元。”
今年,瓜州縣西湖鎮深化與新疆哈密天云棉業有限公司合作,采取“連片流轉、就地務工”方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在北溝村新增機采棉種植面積1000畝,配套節水灌溉設施5套,簽訂土地流轉協議520份,預計可輸轉勞務300余人,年產優質機采棉2600噸,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新技術應用推廣。
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黨總支書記柳杰說:“針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嚴重、土地撂荒棄耕風險高、小農經營效益低等突出問題,瓜州縣西湖鎮打造集約化經營、機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全鏈條’優質機采棉生產基地。”
“引進大企業建設機采棉生產基地,減少了棉花收購、運輸等成本,節省的錢可以提高地租增加農民收入,農戶還能在基地務工增加勞務收入,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柳杰說,“機采每畝地節省成本550元。無人機施藥、水肥一體化灌溉等措施節省不少化肥農藥投入”。
近年來,瓜州縣西湖鎮大力推廣精良播種、智能節水、采棉機采收等智慧農業技術,從節水、節肥等多方面入手,減少農業生產資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預計每畝總成本可降低30%以上。
柳杰介紹說,智慧農業技術打破了傳統小農生產局限,挖掘了土地的附加值,打造的萬畝優質棉花生產加工基地,建成了瓜州較大的土地集中流轉樣板區,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整合土地資源和技術資源,持續挖掘潛力釋放價值,不斷夯實農民增收基礎。”瓜州縣西湖鎮黨委書記馬明說:“下一步,將引進市場主體,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強土地流轉力度提高土地集約化現代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向土地要效益到向技術要效益的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智慧農業的轉變。作者:朱丹丹 陳偉 陳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