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1:18:49
在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深入基層,就我省科技發展,尤其是農業科技進步給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展開采訪。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應用方面,激勵促進科技創新發展,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我省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帶來了巨大變化。
科技應用 提升農業效益
測土配方施肥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西安市鄠邑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0萬畝,每畝約增產糧食26.2公斤、節省化肥6.1公斤,增產節支46元以上。其中,小麥每畝增產節支26元至30元;葡萄、蔬菜每畝增產節支70元至80元。
9月16日,位于鄠邑區玉蟬街道水磨村六組的西安八里香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雷春亮說,通過測土配方施肥,使用農家肥改良土壤環境,她的葡萄長勢很好。因為園區葡萄不使用任何有害藥物,定時施富硒元素,因此,葡萄甜酸可口,營養價值更高。
以戶太八號為主栽品種的“戶縣葡萄”已成為西安市鄠邑區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該區采用避雨栽培技術,有效保護了葡萄坐果率與肥料養分流失,減少了成熟葡萄發病率。
“避雨栽培隔離了雨水對葡萄葉片和果穗的直接沖刷,從而降低了果園濕度,營造了適宜葡萄生長的微環境條件,降低了葡萄葉片霜霉病的發病率。在葡萄成熟期,避雨棚通過聚集雨水,并定向流入葡萄行間或者避水渠道,不僅維持了葡萄根系周圍土壤環境的相對穩定,而且有效減輕了葡萄果穗炭疽病及裂果的發生。”鄠邑區農技中心副主任王改榮說。
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使“戶縣葡萄”種植面積達到6.6萬畝,品牌價值突破10億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 促進農業現代化
在陜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大荔核心區,陜西大荔沙苑黃花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精心研究創新黃花菜的加工技術,為當地黃花菜種植發展及農戶增收作出了科技貢獻。
9月1日,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在大荔縣調研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創建工作時,詳細了解了陜西大荔沙苑黃花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技術研究、集成示范、生產流程等情況,鼓勵企業堅持創新發展,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提高黃花菜產業發展水平。同時趙巖還調研了“大荔冬棗”規模化種植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村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該村依托推廣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科技進步 改善生活環境
今年7月開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排多名專家教授,帶領以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主的430余名青年隊伍,奔赴青海等9省(區),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調查”等相關活動。
韓城市注重科技創新應用,煤化工業污染治理凸顯成效,使人居環境和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該市西莊鎮楊村70歲村民楊文杰說:“我做夢都沒想到如今能過上這么好的光景,看病有醫保,出門有公交,村里的環境就像大公園。”
“近年來,我們這兒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參加‘三農科技’教育培訓,廣大農民開始不再過渡依賴農藥、化肥、地膜搞生產。以科技應用的綠色農業釋放的‘生態紅利’,讓鄉親們的生活面貌煥然一新。”韓城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黨忠說。
在陜北黃土高原的延安市延川縣注重科技栽種管理的山地蘋果已成為農民群眾的主導產業。
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趙政陽帶領團隊育成的蘋果新品種“瑞陽”“瑞雪”通過國家審定,隨后,在我省黃河流域適合生長區進行推廣。
9月15日,西安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需求發布會在西安舉行,會議以“強化創新主體,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省科技廳副廳長趙懷斌在致辭說,陜西尤其是西安科教資源豐富,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取得了驕人成果。政府部門應協同聯動,以“陜西百項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為契機,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提供服務。記者 程立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