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08:52:00
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
在第27屆中國楊凌農高會期間,記者發現未來農業是可以把農業裝進手機里,通過物聯網傳感系統實現物物相連,再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實現農業生產智能決策。
當跟著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技術的進一步開展,將農業與互聯網有機聯系,完成科學管理、信息分享、網上交易、智能物流,這必將是未來農業的趨勢。
變化一:一部手機就能實現未來農業無人化、精準化、智能化、生態化。在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功能農業被認為將是第三個發展階段,農產品的市場結構和消費需求將發生重大變化。
變化二:全自動家庭植物生長機進入家庭“微耕”時代。農高會上記者發現,這種全自動植物生長機可以一年四季種植不同品種的植物,實現無氣候限制的室內種植。全套種植系統包括種子包、基質、營養液與適配花盆。
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種植模式具有超快的生長速度:比土壤栽培快一倍以上。無經驗種植:只需要一個月加一次水和營養液,它將引領植物生長機進入家庭微耕時代。
變化三:有機農業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永遠都是不容忽視的論題,隨著大家對環保和健康需求,綠色有機農業將迎來春天。綠色有機農業開展的最大瓶頸是投入,假如后期經過科技的發展來解決了這一疑問,綠色有機農業將迎來大爆發。
變化四:云端全程溯源。未來可以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全流程溯源,在生產、倉儲、物流、批發等流通環節中使用農產品(食品)追溯秤,當農產品稱重時,稱就會自動錄入產品的重量,圖片等相關信息,并上傳到云端。
未來可以把農產品裝進智能存取保鮮柜,網上賣菜,一鍵到家,不出社區,不去菜市場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存放日期、保質期,到期食品預警,讓你享受安全、新鮮的食品。
變化五:功能性農業的發展前景可觀。功能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滿足民眾對農產品健康要求的有效方式。
功能性農產品想要打開市場,有較好的發揮,就需要規范市場,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相關人士表示,發展功能性農產品要對農產品中的某一種和幾種健康有益成分進行基本定量,實行標準化生產,并進行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