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0:13:20
菜心被稱為“南粵第一蔬”,是嶺南地區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特產蔬菜,在嶺南蔬菜市場供應中居于首要地位。清甜可口的菜心可以一日三餐食用不厭,其獨特的美味更贏得了“蔬品之冠”的美稱。如今,在眾多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努力下,菜心已走出嶺南,在國內廣泛種植,成為一類大宗蔬菜作物。說起菜心產業的發展歷程,離不開這么一家普通的科研單位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菜心為筆,把科技創新的文章寫在大地上,引領著我國菜心產業的發展壯大。
四時有菜心,實現穩定供應
“百粵時蔬數菜心”,嶺南人愛吃菜心是出了名的,廣東有句俗話“三日不吃青,兩眼冒青光”,廣東人認為只有吃到青菜才算吃到菜了,餐桌上的青菜首選就是菜心。長期以來,菜心的周年生產供應成為了困擾嶺南地區城市菜籃子供應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菜心喜冷涼氣侯,秋冬生產較多,而每年的4月到9月嶺南夏季菜心很難種。幾十年前,廣州市農科所(廣州農科院前身)老一輩育種家彭謙從本地收集各類耐熱的菜心種質資源,在上世紀70年代末從農家種四九心中選育出“四九-19號菜心”,較耐雨水、高溫,在夏季種植有穩定的產量。“四九-19號菜心”在保障嶺南地區的菜心周年供應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讓嶺南地區尋常人家在夏季也能常吃到菜心了。由于品種強大的生命力,至今推廣了40多年,還在生產上廣泛應用。
為了盡量避免春化效應對菜心產量的影響,廣州農科院還提出了增施有機肥、促進地溫提升等配套的栽培措施,總結出冬季菜心播種掌握“冷尾暖頭”來降低春化效應影響等經驗措施。為解決夏季菜心產量不穩定問題,推廣了遮陽網和小拱棚覆蓋技術。這些技術措施的推廣應用,確保了菜心產量的穩定,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嶺南地區基本做到了常年比較穩定的菜心供應。
選育優良品種,滿足餐桌需求
上世紀90年代,師從我國著名的農學家盧永根院士的新一代菜心科技工作者張華,接下了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資源,帶領菜心團隊率先在國內外開展菜心炭疽病、耐熱性鑒定、花色遺傳、品質育種、菜心營養及風味品質研究等系列研究工作,完成了菜心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為菜心品種選育的全面突破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菜心薹的長成要求有特定的環境條件,菜心遇到比較低的溫度容易尚未長成就提早抽薹開花,形成俗稱“牙簽菜”的細小菜心,生產上的損失巨大。廣州農科院科技工作者們經過反復試驗,以地方品種“三月青”等材料為基礎,從中選育出“遲心2號”“遲心29”和“遲心4號”等耐抽薹的品種,成為嶺南冬種菜心的主要品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品質優良的菜心。本世紀初,選育出優質型的菜心品種“綠寶70天”,以其青骨柳葉,甜脆宜人的口感,一經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在珠三角廣泛種植,繼起選育的“油綠701”“油綠702”“油綠802”等綜合了優良的品質、產量和抗性,成為了華南地區優質菜心的主栽品種。這些品種的育成和應用,對嶺南地區菜心品質水平的提升起了關鍵作用。
南種北繁,推進規模化異地種植
上個世紀80年代末,菜心用種主要在華南地區繁,產量低、質量差。由此,廣州市農科院科技人員在全國不同生態區進行繁種工作探索,繁種人員常常一去基地就是個把月甚至半年,蹲點住在農戶家里,解決了種子在北方栽培生產、隔離、授粉、種子精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由此開創了我國菜心的南種北繁事業。進入新世紀以來,甘肅的河西走廊逐漸成為菜心良種繁育重地,祁連山下滿田飄香的黃花給制種農戶帶來收獲的喜悅,又開啟了菜心另一段精彩的故事,菜心產業的發展有了新模式。
在南方夏季,由于種性的制約,菜心始終是難種的,產量上不來,價格又貴,跟廣東秋冬季的菜心比起來真是個“質次價高”。廣東企業受到廣州市農科院異地菜心種子生產的啟發,成功實現菜心全國范圍內不同季節在不同區域進行異地生產。菜心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異地種植,對品種和配套技術提出新的要求。農科院人專門針對蔬菜基地育出尖葉優質高產品種“特選油綠70天”菜心,該品種株型緊湊,薹葉尖,纖維極少,品質佳,薹粗,實現了優質和高產的突破,比其他同類品種產量高30%左右,滿足了規模化菜心生產基地對優質、高產、整齊一致的需求,成為寧夏、河南、云南和廣東大型菜心基地的主推品種,是實現了菜場菜心從圓葉品種向尖葉品種更新的突破性品種。為適應產業發展和智能化要求,農科院人通過育種技術的創新,育成“玉田2號”“玉田3號”雜交菜心品種,逐步解決機械化采收菜心的問題。技術推廣人員還深入各基地,著力解決了制約西北夏季菜心生產中軟腐病、鹽堿地出苗不整齊,河南菜心生產上葉片黃斑等問題,為菜心的白眼和水心等問題提出了可行的綜合解決方案。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自上世紀60年代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為當前、當地服務”的宗旨保障城市產品供給,經過幾代菜心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繼的不懈努力,到今天,無論在嶺南地區,還是遙遠的塞外,都遍植著廣州農科院的菜心品種,育成通過審定的菜心品種占國內菜心審定品種的75%以上,推廣面積和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國內同行,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國菜心科技創新和推廣的領軍者。同時,他們牢牢扎根生產實際,攻克了從繁種到生產中出現的大量技術難題,讓這些精心培育的良種發揮著增產增收的作用,保障著菜籃子的供應,不斷滿足著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市場需求多樣化,菜心育種正朝著優質、抗病、抗逆、高產、產品多樣化方向發展,培育出不同季節、不同類型、適合不同生態區栽培、符合不同消費習慣的品種,滿足周年生產和均衡供應的需求,是菜心育種永恒的目標。徐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