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08:59:22
近日,全國農技中心發布了春后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方案稱,預計2021年全國小麥春季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億畝次,重于上年。
方案指出,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主攻對象,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兼顧,綜合防治。
(一)返青拔節期
以防治條銹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為重點,挑治苗期蚜蟲和麥蜘蛛。
對小麥條銹病,要狠治發病田塊,減少菌源外傳,阻止擴散蔓延。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丙環唑、嘧啶核苷類抗菌素、丙唑·戊唑醇等。
當紋枯病病株率達10%時,可選用戊唑醇、丙環唑、烯唑醇、噻呋酰胺等進行防治。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區,可選用氟唑菌酰羥胺、噻呋酰胺、氰烯菌酯等防治鐮刀菌的藥劑防治。
麥蜘蛛早期可通過保護利用天敵控制,當平均33厘米行長螨量達200頭以上時,即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等藥劑噴霧防治。
(二)抽穗揚花期
以預防小麥赤霉病、控制吸漿蟲為主,兼顧銹病、白粉病。
對小麥赤霉病常年流行區,要抓住小麥抽穗揚花關鍵時期,見花打藥,主動預防。藥劑品種可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氟環唑等;在赤霉病重發區,可選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等新藥,要保證足夠的農藥有效成分使用量,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
對小麥吸漿蟲,應重點做好抽穗期的成蟲防治。在孕穗初期當早晨或傍晚手扒麥壟看到1—2頭成蟲在飛時,應及時選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呋蟲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此期還應繼續加強小麥條銹病查治,延緩擴散蔓延,減輕田間危害程度。
對小麥白粉病可以結合防治條銹病、赤霉病進行兼治。
(三)灌漿成熟期
重點防控麥穗蚜及中后期多種病害,提倡綜合用藥,達到一噴多效。
當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以上,可選用啶蟲脒、吡蟲啉、氟啶蟲胺腈等藥劑噴霧防治。
當穗期病害仍需防治時,可結合小麥“一噴三防”,實施殺蟲劑、殺菌劑和生長調節劑等科學混用,綜合控制。
(全國農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