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14:37:41
“稻田里都裝了電子傳感器,濕度、溫度、蟲害情況等數據實時掌控。如有異常,手機會收到預警,動動手指就能把莊稼種好。”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沈煜潮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田地會被互聯網技術所改變。
如今,在沈煜潮的家鄉——浙江省德清縣,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與農業深度融合,數字化的“火種”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在這里徐徐“點燃”,智慧鄉村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以前我常年住在魚塘邊,大半夜要起來查看,就怕魚缺氧,現在有了高科技,我成‘甩手掌柜’哩。”浙江省德清縣鐘管鎮曲溪村的養魚大戶沈云建養了15年魚,第一次感覺養殖可以如此輕松。
打開手機里的 “數字養殖”App,魚塘的實時數據一目了然:溶氧量 3.4mg/L,水溫12.6℃……沈云建高興地說,給魚塘安裝了水質監控、遠程控制等智能設備后,效果很顯著:去年魚塘產量從2萬公斤增至5萬多公斤。
作為浙江唯一的數字農業試點縣,目前德清已建成35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農業大數據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等“一中心四平臺”,努力實現農業產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
這幾日,在浙江德清的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園區里,西紅柿掛滿枝頭,該園區迎來了建成后的首個豐收季。和普通大棚不同,“數字工廠”運用智能環控、水肥一體等44項農業科技成果,不僅實現從育苗到采摘的全流程自動管控,還能全年連續產出。
“為此,我們做了340多項專利,將更多的工業質控、數字量化的工業標準賦能到我們的作物上,40畝的蔬菜園只需要6個工人就夠了。”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慶表示。
類似“聰明”的蔬菜工廠,在德清比比皆是。洛舍鎮的百源康數字夢工廠,“魚菜共生”項目采用高科技,將黃瓜番茄與鱸魚在一分為二的空間里實現協同共生;新安鎮的啟航冬棗數字植物工廠,通過智能一體化管理,實現畝增年產值1600元。這兩個項目成功入選浙江省數字農業工廠試點創建主體名單。
唐弢 岳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