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地變“聰明”人變“懶” 手機成農戶“新農具”

2021-04-29 09:10:00   

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智能化葉齡診斷、智能化浸種催芽、智能化控制灌溉……在黑龍江、山東、湖南、安徽等部分糧食主產區,“智慧春耕”讓地變“聰明”人變“懶”,手機成新農具,有的種糧大戶成了“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的“配角”。

 電動播種、智能灌溉,種地變輕松

近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江濱分公司德山管理區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內,種植戶蘇強搶抓農時忙著進行水稻芽種播種工作。

蘇強拎起一袋紅色包衣的水稻種子,倒進電動播種機,然后按下按鈕,水稻電動播種機就來回運動了,隨后水稻電動覆土機在紅色種子上覆蓋一層黑土。

在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的一片麥田里,每隔幾十米就有一眼機井,一個大型指針式噴灌機正在作業。它以抽水泵為圓心,以300米為半徑,將麥田機井里的水通過小水管噴灑出來。當地種糧大戶劉水波說,自動澆灌小麥地,2000畝地只需5天就全部澆灌完畢,平均澆一畝地成本不到20元,比傳統澆灌方式大幅節省人力和經濟成本。

 無人防治、無人插秧,北斗導航用于春耕

皖北大地,一望無際的小麥正在茁壯成長。作為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焦魁和同事們正在指揮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原來人工作業,一天只能防治10多畝,現在一臺無人機一天防治面積能達到數百畝。”焦魁說。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37輛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已檢修好,一字排開,過段時間將全部派上用場。去年該合作社只有兩輛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

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說,今年合作社新增了35輛智能插秧機,還新增了3架無人機,農業生產種、管、收越來越信息化、智能化。

北斗衛星導航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種糧大戶反而成了“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的“配角”。

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大屏幕上,種糧大戶農田里的作物長勢、土壤狀況、病蟲草害、施肥方案、溫度濕度等一目了然。打開種糧大戶宋明泉的手機App,就能看到他承包的2000畝地的衛星航拍圖,上面顯示地塊坐標位置等基本信息。他說:“顏色發黃的地塊證明出苗率不好,長勢差,這就方便我們及時精準檢查,不需要巡查每個地塊,省時省力。”

 精細管理給葉子做“人臉識別”

近日,在湖南省湘陰縣石塘鎮的廣袤田野上,種糧大戶鐘建兵帶著20多名農民正忙著擺放秧盤、撒播種子、搭建育秧棚。

鐘建兵在水田里邊走邊把已經發芽的種子精準地撒進秧盤。今年鐘建兵新流轉300畝,還新購置2臺拋秧機和1臺石灰撒播機。

黑龍江墾區二道河農場種植戶劉林奕今年種植450畝水稻,連日來他正忙著浸種、催芽。二道河農場副場長暴勇說,智能化浸種催芽系統可以滿足浸種、催芽等階段的恒溫控制和有氧催芽需要,為培育壯苗奠定堅實基礎。

不僅智能化催芽,在劉林奕的手機上,還有一款“葉齡智能診斷”App,水稻生長季,可以查看葉齡生長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以前田間管理,完全靠經驗,現在用大數據分析,相當于對葉齡進行人臉識別,更精準,更有效。”劉林奕說,什么時候施肥主要看葉齡,早了就不利于長穗,晚了籽粒就容易不飽滿。

(王建邵琨 周楠姜 剛林翔)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