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10:49:33
鐵皮石斛,在民間傳說中曾經是一枝難求的“中華仙草”,生長于峭壁懸崖之上,產量稀少,常人難見。然而,在江蘇省蘇州市鐵皮石斛科技文化產業園里,鮮榨的石斛汁、加工過的鐵皮楓斗、石斛茶,成為人們日常的養生佳品。記者走進江蘇省蘇州市鐵皮石斛研究院,探求科技如何讓鐵皮石斛重煥生機,從懸崖峭壁走入尋常百姓家。
新品種,讓石斛更好種
石斛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中藥用的石斛有約50余種,但以中國特有的鐵皮石斛藥效最佳。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稱其“強陰益精”、“輕身延年”。石斛之所以“一枝難求”,除藥用價值外,也因為野生的鐵皮石斛生長速度緩慢、自繁能力差。
人工選育出生產性強的石斛品種,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育種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具備足夠多的野生資源,了解石斛各類品種的特性,再進行選育。為此,神元生物有限公司建立了江蘇省首個鐵皮石斛的種質資源庫——蘇州鐵皮石斛研究院,收集了從云南、廣東、安徽等地采到的500多份野生鐵皮石斛品種資源。公司技術工程師類成霞介紹說,從2005年起,神元公司通過引種試驗,經過選育、組培、擴繁、區域試驗和生產實驗等攻關研究,培育出適合蘇南地區生長,多糖含量高的鐵皮石斛優質品種,。
在鐵皮石斛科技文化產業園鐵皮種植大棚里,一棵棵鐵皮石斛向陽而生,直立挺拔,充滿生機。這是蘇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育出的新品種——“神元6號,目前已通過國家新品種初審正在試種。董事長滕士元介紹說:“這是繼“神元1號”、“神元2號”兩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之后,又選育出優良品種,神元6號由于品種生長性強、一致性好、病蟲害少、產量高、管理方便,受到種植戶歡迎。”
工作人員在組培室檢查記錄鐵皮石斛組培苗生長情況。杜玉敏 攝
育苗是整個鐵皮石斛生產過程最關鍵的一環。工人們已經做完了春季移苗工作,今年要繁育 “神元6號”種苗150萬株。類成霞告訴記者:“我們組培中心面積達5000平米,一年可以生產6000萬株鐵皮石斛組培種苗,工廠化生產效率特別高。”
智能化,讓管理更便捷
神元公司不但培育出鐵皮石斛優質品種,而且逐步總結出鐵皮石斛生長與溫、光、水等因素的關系。神元生物技術人員趙鋒告訴記者:“由于成功地掌握了鐵皮石斛的種植技術,目前鐵皮石斛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
在鐵皮石斛種植大棚里,隨處可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埋在基質里的感應設備通過網絡將數據傳到平臺,在電腦或手機客戶端,通過設置參數閾值,即可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實現鐵皮石斛精準栽培,管理更便捷。
工作人員在多糖含量最高時節進行精準采收。 杜玉敏 攝
國家質檢總局委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組進行了嚴格評定,批準神元生物的依源牌鐵皮石斛及制品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肯定了其鐵皮石斛的品種培育、種植規模和創新工藝。所謂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就是用生態方法、生態工藝、生態理念,生產的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專家組認為:野生鐵皮石斛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對溫濕度、光照、風速都有很高的要求。神元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模擬出了適宜鐵皮石斛生長所需的環境。而且,從通風到噴淋全部實現物聯網精確管理。
多元化,讓產品增值產業增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鐵皮石斛經歷了一個冬天的休眠,營養成分牢牢鎖在植物體內,每年初春就到了鐵皮石斛采收的最佳時節。石斛的采收不僅要看季節,也要看年限。栽培三年后開始采收的石斛,無論藥用價值還是口感都有保障。傳統中藥材鐵皮楓斗就是用鐵皮石斛莖桿扭制而成。
在滕士元看來,鐵皮石斛全身都是寶。 “石斛花可以做成花茶,葉子可以烘干粉碎利用,嫩莖可以榨成鮮汁,枝桿可以做成楓斗或其他產品。”他告訴記者, 在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等各個環節都要做足功夫,通過科技創新高效利用,把鐵皮石斛“吃干榨凈”。 神元生物開發了一系列的鐵皮石斛功能型保健產品,如鐵皮楓斗紅景天枸杞膠囊和鐵皮石斛枸杞黃精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鐵皮石斛加工業的產值。
2020年初,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通知,將鐵皮石斛、黨參等9種物質開展食藥物質管理試點工作。這意味著鐵皮石斛不僅僅是一種藥材,更成為人們舌尖上的新型食材。根據古籍記載,鐵皮石斛民間食用的歷史悠久,在上海、浙江、兩廣地區等地早已是平常百姓的茶飲。
鐵皮石斛的花、莖、葉都可以作為食品原料,用來炒菜、煲湯、泡茶。據介紹,鐵皮石斛科技文化產業園基地已開發出系列菜品,如鐵皮石斛鮮榨汁、鐵皮石斛蔬果沙拉、鐵皮石斛老鴨湯、鐵皮石斛花炒蛋、鐵皮石斛鮮花餅、石斛餃子等,這些菜品不僅營養、健康,而且口味絕佳,搭配合理。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曾經高不可攀的鐵皮石斛慢慢走進了人們的餐桌,造福百姓健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