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17:28:03
本報訊 (記者 梅玲玲 共享聯盟龍游站 徐月) 近日一早,龍游縣塔石鎮下張塢村網格員汪朔拿出手機打開“智慧糧腦”數字農業服務系統,后臺預警巡查范圍內上王自然村有約23畝林地疑似屬于“兩非”田塊待確認,網格員當即根據預警信息中顯示的具體地址,前往該地塊進行核實,及時拍照上傳系統。
“系統上能精準顯示待確認田塊的具體位置和面積,我們只要根據提示去現場確認即可。”汪朔透露,之前村里只有兩名專職網格員對疑似“兩非”地塊進行核查,前期靠人工地毯式排查,效率低。如今有“掌上”系統支持,可以全方位、無死角地掌握相關疑似田塊情況,既節約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率。
近年來,龍游縣借助數字化改革的東風,聚焦“糧田一件事”,精準提供農事服務,基于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發揮物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拍攝、視頻監控等新技術,全面采集區域內土地、天氣、土壤、農作物等數據,探索搭建“智慧糧腦”數字農業服務系統,解決人力巡查覆蓋率低和效率低等問題,智能識別耕地變化,實現“兩非”精準管控,長效治理。
塔石鎮副鎮長周其生介紹,通過平臺的監控指揮系統能實現“一圖總覽”,實時掌控全鎮土地拋荒、“非糧化”“非農化”情況,并及時將預警信息推送至所在村、網格及田塊所屬農戶,及時進行處置,形成發現—預警—處置閉環,達到“兩非”問題精準管控和治理。
與此同時,“智慧糧腦”系統還圍繞水稻數字化服務,結合數字水稻示范區創建,打造全程數字化水稻示范樣板基地,以大數據和AI算法等核心技術,為水稻種植戶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方位服務,實現“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
在澤隨村,數溪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汪東東與該村種糧大戶徐紅清展開深入交流,對其種植區域內配置的自動氣象站、環境傳感器、作物長勢監測儀、蟲情監測儀等設備,進行詳細的數據采集,準備后續接入“智慧糧腦”數字農業服務系統。到今年7月,澤隨村將建成 2000畝數字水稻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塔石鎮30多戶種糧大戶進行水稻數字化種植。
“通過建立水稻生長模型,一對一向農戶推送所屬田塊氣象監測、土壤數據、作物長勢監控等10余項農事指導服務,指導種植戶科學種植。”汪東東介紹,這也讓種植戶從以往的靠經驗種田,轉變成靠數據種田,在家就能監控自己的農田何時需要灌溉,何時配方施肥,幫助農戶降本增效。(作者:梅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