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08:56:00
“鱸魚對水質要求比較高,以前我幾乎要天天守在池塘邊根據氣溫情況隨時給魚兒增氧,特別累,自從引入稻漁種養監測系統,什么時候增氧、何時投料,手機都會提醒,還可以遠程操控實現增氧、投料,特別方便,預計能增產30%左右。”7月14日,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稻漁空間,養殖戶王建強在賀蘭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使用“聚能慧”App操控池塘的增氧機,一個個水柱從池塘中央噴出,非常壯觀。
稻漁空間作為賀蘭縣水稻種植重點企業,農業排灌用電需求極大,但稻漁空間乃至全縣農業種植普遍存在灌溉設備自動化水平不高的問題。為改善現狀,賀蘭縣供電公司爭取到國網銀川供電公司173萬元投資,選取區域300畝稻魚混養區域作為示范基地,開發稻漁種養監測系統,開展客戶側物聯網電氣化示范建設。
當日上午,筆者在現場看到,圍繞池塘建設有微型氣象站、滅蚊蟲電子設備,水池內裝有水質傳感器,岸上安裝了自動投料機和水泵控制器以及自動增氧機,依托“聚能慧”App實現對上述設備的遠程控制。“這些設備可以收集種養基地環境、水質信息、蟲情監測等信息,通過無線采集終端數據傳輸至監控中心,以指導生產,保證作物及水產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銀川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閆炳辰說,有大數據和云計算支撐,能實現示范基地科學化、智慧化養殖,實現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安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