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10:37:21
●到“十四五”末,全省園林水果總面積保持在1700萬畝左右,產量1800萬噸以上
●蘋果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0萬噸,獼猴桃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萬噸
●做強20個水果品牌,培訓5000名果農網紅,年銷售額億元以上果品企業達到20家
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型,推進果業高質量發展,近日,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陜西省“十四五”現代果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2020年,全省園林水果面積達1731.72萬畝,產量1808.03萬噸,果業增加值59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57.3%。其中,蘋果面積930.27萬畝,產量1185.21萬噸;獼猴桃面積91.82萬畝,產量115.83萬噸,均居全國第一;柿子、櫻桃、冬棗、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規模穩步擴大并形成集聚。
《規劃》突出強優勢、補短板,發揮政府、市場雙重作用,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產業鏈、市場鏈、價值鏈完整匹配的現代果業經濟體系。
堅持提質增效。立足現有基礎,進一步優化布局結構和配套政策,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實現全產業鏈效益最大化。
堅持綠色發展。推廣綠色發展方式,加快綠色技術推廣,制定綠色生產標準,創建綠色果品品牌,打造集約型、循環型、生態型果業,推動果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瞄準全產業鏈發展需求,集聚科研資源,加大科研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實用成果轉化,賦能支撐果業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富民強農。圍繞促進增收,延伸產業鏈條,豐富經營形態,拓展產業功能,創新利益聯結,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力爭到“十四五”末,保持全省園林水果規模基本穩定,總面積保持在1700萬畝左右,產量1800萬噸以上。
產業發展目標。突出重點產業,蘋果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200億元。獼猴桃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3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00億元。
提質增效目標。分區域、分類型創建500個高質高效示范果園,帶動蘋果和獼猴桃單產水平和優果率各提升5個百分點,畝均產值提高20%。
主體培育目標。重點提升10家優質苗木繁育企業(場),建設100個產地采后處理中心,扶持10家果品深加工企業。
營銷強化目標。推動成立省、主產市、基地縣三級水果產銷聯盟,做強20個水果品牌,培訓5000名果農網紅,年銷售額億元以上果品企業達到20家。
科技創新目標。爭取培育出2至5個適應產地環境、綜合性狀穩定、發展前景好的水果新優品種。聯合開展水果深加工產品研發,開發5至10款附加值高、市場青睞的加工產品。
鄉村振興看三秦·廳局動態
陜西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補貼額
一覽表(2022年第二批)公布
根據《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農辦計財〔2022〕8號)和《2021-2023年陜西省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陜農發〔2021〕43號)相關要求,陜西省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組織對《2021-2023年陜西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第一批 2022年修訂)》相關內容進行了更新完善,制定了《2021-2023年陜西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2022年第二批)》,予以公告。
(掃描二維碼查看補貼詳情)
陜西省水產總站:
開展技術培訓 助力漁業發展
近日,由陜西省水產總站組織的全省秋季水產養殖技術培訓會在線上召開。培訓會為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養殖企業、養殖戶和上岸漁民科學開展秋季水產養殖指導,為全省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下一步,陜西省水產總站將根據市縣(區)水產技術推廣機構、養殖企業(場戶)需求,賡續推進水產養殖各類培訓,助力全省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
陜西省水保監測中心:
秦巴丘陵區坡面整治項目通過驗收
日前,陜西省水保監測中心承擔的“秦巴丘陵區‘近自然’田埂坎水土保持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提出了安全穩固、經濟合理的夯土筑埂坎方案,解決當前土坎滑塌、生態擾動大、石坎造價高等問題。該項目研究成果對“近自然”坡面整治水土保持關鍵技術建立與應用起到先導作用,將成為秦巴丘陵區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并且對促進坡面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類似水土流失區坡面治理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