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10:35:32
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教育等資源豐富的核心城市周圍,出現了農業創新產業帶,稱之為“近城市農業產業帶”。
相對于農業而言,這不僅涉及核心城市的農食供給,也包括通過核心城市的人才、資本資源來帶動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如何正好助推新的農業科技產業集群帶來的資源要素協同、技術外溢、產業鏈融合等優勢,使其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12月16日,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峰會在楊凌示范區舉辦期間,楊凌示范區發改局負責同志與來自湖北省荊州市農業農村局、太平洋建設未來產業集團董事局相關負責同志圍繞特色農業、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科技創新等話題,分別從理論及實操層面,就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N種”方法,進行了探討交流。
當好國家隊履行好楊凌使命
楊凌示范區作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國家隊,在構建近城市農業產業帶集群發展的同時,始終緊扣國家糧食安全,履行著以農業科技創新引領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和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的國家使命。
楊凌示范區發改局副局長聶超表示,楊凌布局建設了以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蔬菜等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創新體系。招引和培育了以先正達、科迪華、登海種業、良科種業、秦豐種業等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形成了西北最大種業產業集群之一。
聶超說,楊凌突出科技、人才、創新三個優勢,依托農高區、自貿區、綜保區,疊加和上合農業基地、秦創原農業總部兩個基地特色優勢,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高地,重點培育做強現代種業產業、壯大涉農制造產業、做優涉農服務產業,這是楊凌打造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總體思路。
他表示,楊凌作為國家發展現代農業“國家隊”,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將充分發揮在農業領域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政策優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把優勢資源轉化成項目、落地到企業、放在實體經濟發展上,建設現代化特色涉農產業體系。
長短互補,寫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大文章
荊州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思路符合近城市農業產業帶集群發展特點,重點研究農業集聚化發展,為周邊大中城市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荊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福超說,近城市農業產業帶將有力帶動當地及周邊相關產業聯動發展,要把握好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點。荊州市推進近城市農業產業帶集群發展,明確了“一縣一園區”、“一縣一龍頭”、“一縣一產業”、“一業一品牌”發展思路。圍繞8個農業主導產業,培育1個過百億元龍頭企業,建設10個產業園區。每一個特色產業都要建設園區,由一個龍頭企業來推進。
他說,荊州市在稻谷、水產、油菜、漁業等多方面占據優勢,這些優勢一方面承接城市溢出的產業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另一方面將承接農村溢出的勞動力資源。這些優勢在城鄉資源流動中提供了雙向通道,它不僅為城市提供了足夠豐富的農產品,也為農村發展、農業興旺、農民富足提供了保障。
趙福超表示,只有彌補短板,發揮長處,使兩者更好結合,才能更好推進形成農業產業帶集群發展。
著力建設打造未來產業的2.0時代
依托強大基礎設施建設實力,太平洋建設未來產業集團充分發揮“資源、智慧、資本”疊加優勢,以“智慧、文旅、教育”為引擎,多元化產業布局和金融配套,打造“產城融合、景城融合、人城融合”的“太平洋未來城市”,推動從基礎設施建設1.0時代,走向城市化綜合運營2.0時代。
在新的發展模式下,近城市農業產業發展成為打破城鄉“同溫層”的關鍵地帶。太平洋建設未來產業集團董事局徐小勇說,集團緊隨時代發展,從基礎設施1.0到綜合運營2.0,重點發力未來城市的建設,提升城市的綜合效應。不管是高速公路、地鐵,還是科技城、產業區,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表現都是非常出色的。
他表示,無論做什么產業,必須要做雙規劃,即就是建設規劃和產業規劃,雙規劃同步進行,才能有后續產業集群的發展。并要結合實際,看其適合做什么產業,一產二產三產聯動,建設好基礎設施完善的1.0,才能做好城市未來綜合運營的2.0,并要考慮產業之間結合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徐小勇表示,未來,希望依托楊凌農科資源優勢,共同打造農業產業集群項目,促進雙方農業產業帶發展,更好助推鄉村振興。
全媒體記者 李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