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 15:54:29
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在黎陳村示范推廣油菜新品種120余畝,發展油料加工業;
西農大指導姜嫄村承包光明村50畝太秋甜柿,預計產值150萬元;
郭管村通過種植“西農黑大穗”彩色小麥,建立黑小麥精加工基地,拓寬了基地經濟;
金山科技公司為秦豐村提供金銀花系統培訓,為規范產業標準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清晰地記錄著楊凌示范區攻堅克難、高歌猛進的每一個瞬間。
2022年以來,楊凌示范區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硬任務,以“五聯一抓”工作模式為抓手,將政策、資源、人才等“勢能”轉化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共同打造出楊凌鄉村振興發展新范式。目前,全區組建的8個專家服務團和協會的500多名專家,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楊凌各個村莊盡情鋪展。
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在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種技術的加持下,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彩色油菜花品種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增添了幾抹“亮色”。
記者在楊陵區大寨街道黎陳村彩色油菜種植基地看到,一株株油菜青蔥翠綠,長勢喜人。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除了花色“好看”,油菜的用途可不小。
“彩色油菜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將對打造旅游產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黎陳村黨支部書記羅文敏介紹,為了幫助黎陳村發展好油菜種植,今年年初,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全程提供栽培技術指導和服務。
黎陳村黨支部書記羅文敏(中)與駐村第一書記李龍華(右)正在查看菜薹長勢情況。
據了解,基地目前共種植高產優質油菜新品種120余畝。其中,包含村民自發種植油菜80余畝、村集體種植彩色油菜30余畝和3畝菜薹種植,以油菜種植促進該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羅文敏說,依托黎陳村油菜種植,村民可以售賣其他農副產品,能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我們油菜中心充分發揮育種優勢,提供的油菜品種,一種兩收,效益很高。不僅可以采收菜薹,成熟后仍可收獲油菜籽用來榨油,為種業支撐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駐黎陳村第一書記李龍華向記者介紹,菜薹年前和年后采收兩茬,按市場每斤8-10元計算,僅這一項就可以增加2萬元收入。
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現場演示。
為進一步提升油菜綜合效益,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還開展了油菜綠色高效技術的規模化示范與應用,建立了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其中,研發的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油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油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三項關鍵技術,以及形成的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12345”模式,實現了化肥農藥減量、油菜增效和環境安全互贏,為落實國家“擴種油料”戰略及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的楊凌元素。
群眾致富的“有心人”
仲冬時節,在位于揉谷鎮姜嫄村集體經濟太秋甜柿種植項目(光明)基地,工人們正忙著搭建連棟大棚,一派繁忙景象。
“基地建成后連同我們姜嫄村65畝,共116畝發展太秋甜柿種植。”姜嫄村黨支部副書記馬補奇介紹,今年以來,姜嫄村充分利用楊凌示范區鄉村振興“五聯一抓”工作機制,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團隊的技術指導,已經掌握了太秋甜柿的栽種、養護等技術,育的苗子也已成熟,為后續的產業化發展及市場開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姜嫄村集體經濟太秋甜柿種植項目(光明)基地建設現場。
“太秋甜柿酥脆、味甜、營養好,今年市場批發價達到了每斤20多元,零售價格還要好。”馬戰科說,太秋甜柿市場行情好,姜嫄村又是太秋甜柿的適種區,所以,村委班子決定帶動村民發展太秋甜柿種植。
“我們預計盛果期畝產能達到3000公斤左右,年產值可超1160萬元。同時能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季節性短期用工崗位每年在3000余人次。”馬戰科說,依托太秋甜柿產業,結合姜嫄非物質文化,能帶動商業、民宿、餐飲等行業聯動發展,助推楊凌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集體經濟收入的“規劃師”
除了關注產業和農民收入外,專家服務團和協會專家還關注村集體經濟收入,用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民生實事溫暖人心。
2021年10月,五泉鎮郭管村結合村情實際,決定發展70畝“西農黑大穗”彩色小麥,作為拓寬村集體經濟產業的抓手。
郭管村黨支部書記管小強介紹,今年以來,依托“五聯一抓”的“專家連產業”機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服務團對黑小麥產業發展從種植前景、種植技術、精深加工、品牌包裝,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都給予了指導和幫扶,極大地鼓舞了他們村發展集體經濟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也幫助他們打開了黑小麥的銷售渠道。
“黑小麥掛面健康又實惠,春節送禮人見人喜歡。”管小強說:“多虧了今年楊凌示范區啟動的‘五聯一抓’工作機制,我們積極和包抓單位對接,充分發揮了政校企三方資源優勢。”
管小強算了一筆賬,黑小麥種植經濟效益高,在市面上,買一斤黑小麥需要2.6元以上,而一斤普通小麥賣價才1.3元左右,黑小麥的價格比普通小麥高出2倍多,較種植普通小麥每畝能多掙500多元。
選對產業助農增收,郭管村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助推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增收了5萬余元,實現了“零”的突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楊凌示范區“五聯一抓”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開展近一年來,各專家服務團隊、包抓工作隊緊緊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繪制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美好藍圖,在鄉村振興的“趕考”路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站在新起點上,楊凌示范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不忘初心、篤定前行,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著力推動楊凌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記者:耿蘇強 李煜強 仵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