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 15:36:34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3月19日,在成都市新都區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油菜種植基地科研試驗田(下文簡稱“省農科院新都基地”)里,來自省內各家科研院所培育的40余個優質、高產、多抗油菜新品種同臺競技。一旁,純白、櫻粉、米黃、淺橘……顏色各異的油菜花,正為油菜多功能開發探索新未來。
當天,來自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等的50余位油菜領域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觀摩省農科院新都基地、省農科院廣漢基地、成都市新興糧油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新興糧油”)、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等油菜產業發展,共赴“天府菜油”首屆院士專家大講堂暨育種攻關成果推介會這場聚焦川油發展的盛會。
菜油出四川,品質看天府。作為全國油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四川如何用一粒菜籽,釀造一滴好油?
5萬份種質資源 川油品牌背后的科技“芯” “這是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川油81,具有高產高抗等優勢,含油量達到49.86%。”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崔成向參會人員介紹,同臺競技的有四川省唯一通過國家長江上中下游審定的高產高油廣適優質三系雜交品種川油36、四川首個三系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川油101、非轉基因抗除草劑品種川油82等“強勁選手”。此外,還有具有高產、高油、高抗、宜機收、易制種等特點的川油 118、川油136、川油226等苗頭品種奮起直追。 好品種的培育,得益于我省各個科研院所油菜團隊的努力。眼下,正是給油菜做雜交的時節,一朵朵油菜花上,套著羊皮紙袋。而在省農科院新都基地油菜試驗田里,一株株油菜正在白色“制種網室”內茁壯成長。 “在制種網室里,我們的油菜父母本制種純度可無限接近100%。”省農科院作物所張卡博士向眾人揭秘,基地內分布著270余個各式規模的網室,從苗期到花期,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嚴格控制混雜、串粉,每個制種季,派專人專項負責去雜工作,從而保證油菜制種純度。 每年,省農科院新都基地配制油菜雜交組合 500余個,繁殖親本200余個,制種產量每畝 150 公斤左右,為我省油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種子。 “ 種 子 是 農 業 的‘ 芯片’,而這里便是生產‘芯片’的地方。”省農科院作物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油菜科技創新基地之一,省農科院新都基地常年種植油菜 200 多畝,包括先進的良種繁育圃,近5萬份資源材料,400多個苗頭組合1000多個小區試驗以及“十四五”以來培育的油菜重大新品種、多功能新品種等。 “用雙低油菜品種榨出健康營養的菜籽油。”國家油菜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浩杰表示,近年來,省農科院選育的川油81、川油83等優質“濃香型”油用突破性品種,在省內大面積推廣。
激發品種潛力 多樣化油菜生產賦能人們生活 有了“芯片”,還需要有讓“芯片”高效運行的操作系統,那便是配套關鍵技術。“作為省農科院油菜新技術研發基地之一,位于廣漢市高坪鎮李堰村的廣漢基地集成創新了全程機械化生產、抗逆豐產、病害綠色防控等多項技術。”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定輝介紹,目前,新品種新技術在全省40多個產油大縣推廣應用,其中,在金堂、中江、安州等縣(區)大面積應用,新成果覆蓋率達90%以上。 而在金堂縣“天府菜油”產業融合發展暨產油大縣重點項目縣示范基地,金燦燦的油菜花迎風招展。“這里展示的主要是油菜新品種新技術大面積生產。”金堂縣農業農村局糧油產業站副站長王斌告訴記者,依托科研院所近年來選育的新品種,種植面積占到全縣27.12萬畝油菜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 探索不止于此。“圍繞油菜產業多功能開發,我們從‘菜、花、蜜、油、肥、飼’六方面發力。”崔成介紹,省農科院通過開展菜用、飼用、觀賞等功能拓展,培育了彩色油菜變異材料。其中,川彩油5號等彩色油菜材料達40多份,已在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縣應用示范。 “油菜將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走進人們生活。”李浩杰表示,目前,作物研究所已在開展油菜油用、觀花、飼用、菜用、肥用多功能應用研究上取得系列突破。未來,市民們將有機會在陽臺上種植彩色油菜花,品嘗到高營養的油菜薹,佩戴彩色油菜飾品,喝著花茶、花酒,吃著油菜餅干。 從川油產業的前端育種到中端種植再到后端的多功能開發,四川油菜眾多的科研團隊和科技成果強力支撐了油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為后端企業加工以及“天府菜油”品牌的打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好原料搭配好工藝 全產業鏈布局助推“天府菜油”發展 從新都區沿著成溫邛一路西行來到位于邛崍市的新興糧油,生產車間流水線機械轟鳴,一股濃郁的油香味迎鼻撲來。
好的原料,是榨出好菜油的關鍵。
”新興糧油總經理姜敏杰向眾人介紹,當下低芥酸、低硫苷“雙低”油菜品種的培育、推廣和普及推動了菜籽油品質的提升。目前,新興糧油建成了兩條國內先進的現代化環保型精煉油脂生產線,達到國內油菜籽加工化最高水平。在生產能力上,新興糧油年產菜籽油20萬噸,其中一半銷往外省,幾乎是供不應求。 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天府菜油”菜籽油、油菜花蜜等多形態的油菜加工品吸引眾人的目光。 “從育種到加工,我省油菜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成都大美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敬樹忠在觀摩后感慨,科研院所通過科技創新為川油加工提供了優質原料支撐,企業以規模化加工拉動川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終端產業鏈條通過對“天府菜油”的品牌塑造,進一步強化優勢,形成聚合效應,助推川油產業發展。 再過一個多月,我省油菜籽將迎來收獲,四面八方而來的貨運車將把滿車的醇香菜籽源源不斷送往加工地。“那時候,到我們公司來,你會看到車水馬龍的景象,菜籽油加工線也將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新興糧油總經理姜敏杰向眾人描述起油菜籽收獲季從田間到工廠忙碌的場景。 作為全國油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近年來,我省提出的打造“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正是要用優質雙低油菜品種,與我省獨特的小榨濃香型菜籽油生產工藝相結合,實現菜籽油品質既營養健康,又能滿足人們對濃香型風味的需求。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加快建設現代糧油產業體系,助推川油加速沖刺千億產業,筑牢油料作物的四川擔當,3月20日,在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邛崍市人民政府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天府菜油”首屆院士專家大講堂暨育種攻關成果推介會上,與會嘉賓將聚焦油菜全領域垂直產業鏈,通過主題研討、產業技術簽約、科企創新聯合體成立等,為川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