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09:30:05
王曉榮(左)指導農民科學配比使用農藥。 農業科技報記者 靳民
開欄語:為了深化和創新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把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陜西省委組織部、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實施“百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百村振興行動”,選取百個不同產業特點的行政村,精準選派百名科技特派員駐村開展產業幫扶、創新創業,鼓勵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打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新樣板。即日起,本報推出“百名科技特派員助力百村振興”系列報道,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提供有益探索與借鑒。
思路鋪路 汗水澆灌
王曉榮,高級農藝師,現任閻良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主任,陜西省“百村振興行動”西安市閻良區關山街道北馮村對接幫扶的科技特派員。成為科技特派員以來,王曉榮長期對接服務北馮村,她結合北馮村的四大農業主導產業,指導和幫助北馮村制定產業規劃,按照“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長三產”的產業發展思路,探索出了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發展的北馮模式,幫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有思路才會有出路,產業發展鋪就致富路。王曉榮以鼓起村民的“錢袋子”為目標,開啟了產業發展的新思考,通過深入調研,她和北馮村黨支部書記馮尚堂緊密協作,確立了“以甜瓜、櫻桃、相棗、羊乳四大主導產業為基礎,以鄉村旅游為主線、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產業發展思路,設計了“一心一帶六片區”的村集體產業發展空間規劃,打造北馮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一日游路線。
小產業也有大作為,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在科技特派員王曉榮的努力下,僅用兩年時間實現了省級美麗鄉村試點建設、智慧農業、觀光果園建設等6個項目陸續落戶北馮村,項目資金達729萬元,為全村美化村容村貌、延長甜瓜、相棗產業鏈,促進全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作出了貢獻。2021年4月,“閻良甜瓜產業文化節”在北馮村舉辦,異彩紛呈的甜瓜產業成就展、主播現場帶貨、云約市民一同吃“瓜”等活動為村集體品牌宣傳、產業融合發展加油助力。
農戶“點單”特派員“接單”
田地里也能寫出新文章,科技創新鼓了“錢袋子”。圍繞北馮村主導產業,王曉榮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閻良甜瓜試驗示范站駐站專家司立征、杜軍志等專家緊密合作,與閻良區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一起深入田間地頭,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甜瓜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科技培訓,年培訓人次達500人以上。為了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王曉榮探索出了“農戶點單”,“自己接單”的科技服務模式,手把手傳授種植甜瓜技術,面對面解決甜瓜種植管理上的技術難題。2021年,王曉榮指導北馮村緊抓“十四運”的契機,利用甜瓜大棚空擋期發展草花產業,最大限度提升畝產效益,助力讓5個溫室大棚共銷售草花26萬盆,比往年每畝增加收益3000元,極大地調動了當地村民的積極性。
2021年,北馮村被陜西省科技廳認定為“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村”,科技助力北馮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甜瓜村”,該村人均純收入突破21000元大關。2022年,王曉榮協助北馮村爭取項目3個,資金達375萬元,通過統一品牌、統一包裝帶動銷售甜瓜1萬多箱,指導幫助銷售甜瓜150萬元,通過直播帶貨、旅游產業發展帶動北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加收入8萬元。開展技術指導及培訓29次,服務農民284人次,培養種植大戶17戶,服務專業合作社3個??萍继嘏蓡T的汗水,在北馮村澆灌出了碩果累累的“幸福瓜”。
記者手記:
雖然土地生長萬物,而種瓜得瓜是否能結出“甜瓜”造福于一域致富于一方,并非是天然之事。需要人為,更需要有思路、有科技的人才助力。西安市閻良區的北馮村,被冠名為“甜瓜村”,甜瓜成了北馮村著名的單品名片。這和科技特派員王曉榮的投入分不開,農戶需要引領,需要有調研、有科技指導、有市場分析的農業人才的幫扶。近幾年來科技特派員進駐農村,和村民一起勞作,一起謀劃,歲月不負有心人,不但甜瓜結滿了藤曼而且遠銷省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