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5:44:52
春播春耕,農資先行。昨天(3月14日),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公布了2024年全國農資保供200家重點企業名單,確保春耕農資供應量足價穩,滿足農民需求。
覆蓋全 全國農資保供重點企業名單發布
這份重點企業名單,包括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等200家企業在內,供應范圍全面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與棉麻局二級巡視員 樊慧群:總社指導各級供銷合作社和重點農資企業共同構建省市縣三級農資應急保供體系,確保春耕旺季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時,為夏糧豐收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加快采購調運,加快把農資商品調運到20多萬個基層網點,方便農民隨時購買。同時,全系統4500多家農資經營企業、1.7萬多個為農服務中心的技術服務人員已下沉到一線,為農戶提供生產技術指導服務。
“開方看病” 莊稼醫生田頭支招
除了為農服務中心,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還開設了6萬多家“莊稼醫院”,派出7萬多名莊稼醫生蹲點一線,因地制宜為農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務。
嵊州市大江村草莓種植面積300多畝,每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這個建在農民家門口的“莊稼醫院”不僅能供應農資,還能提供農技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
為了適應春耕大忙時節農民的實際需求,供銷社在原有農資保供網點的基礎上,建設了新型“莊稼醫院”。農技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成為專屬莊稼醫生。在湖州長興,“莊稼醫院”通過深化“浙農服”三位一體為農數據平臺,搭建起了省、市、縣、鎮、村的五級莊稼醫生體系。
湖州市長興縣港口村莊稼醫生 吳衛彬:原本的“莊稼醫院”功能比較單一,只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我們現在通過“浙農服”系統的加持,“莊稼醫院”升級到了2.0版本,農戶們在家門口就能掛上省里的專家號了。
采訪中,我們發現,在這里數字化采集和處理能力正不斷更新。今年春耕期間,就上線了農資記賬本、農機商城、視頻遠程問診等新功能,并且推出了種糧補貼、保險咨詢、貼息貸款等小程序,讓農民享受更多定制服務。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與棉麻局二級巡視員 樊慧群:新型“莊稼醫院”的發展,主要聚焦農業服務和田間數據兩大環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將各地“莊稼醫院”的數據和服務連接成一張網絡,最終實現數據服務帶動農資下行,服務數據推動安全農產品上行的目標。
“新農資” 算力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春耕時節,有傳統的農資供應,而像數據、算力這類“新農資”,也正在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在浙江平湖,浙江省供銷社打造了為農數字平臺,和農業生產相關的所有數據都一目了然。
農資服務通過數字平臺,直達地頭。種糧大戶張良杰這個家庭農場種了1500多畝小麥。9點多,張良杰發現最近降雨多,田間雜草旺盛。他在手機上點擊“農資智慧商城”小程序,選購除草劑,在線生成訂單后,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數字平臺了。
通過數字化的平臺,讓老百姓下單,以前有可能還要跑一跑,現在都不用跑了,通過我們的“移動藥房”直接配送。
這里說的“移動藥房”,通俗一點理解就是農資服務大篷車。在快速配貨之后,記者跟隨這輛車一起出發。經過15分鐘的車程,9時40分,不出半小時就找到了種糧大戶張良杰。
田間地頭跑一趟產生的數據流量和關鍵信息,比如農資農藥下單量、供應量、“移動藥房”的車行軌跡等等,最終又匯總到為農數字平臺,成為“數字服務”的精準抓手。
平湖市供銷社黨委書記 唐紅芳:目前服務覆蓋全市500多個種糧大戶以及所有零散的小農戶,這兩個多月以來,“移動藥房”行程里程在4000多公里,配送農資農藥在150噸上下。
用大數據調度“農機”,春耕生產更“智能”。在重慶,3000多臺套農機今年春耕跨區作業,有了“數字地圖”。重慶市供銷社智慧農服團隊“兵分多路、分工協作”,分別承擔農田智能導航、數字飛防、在田管理等模塊化作業,8個人就可以完成5600畝土地的社會化服務。
重慶智慧農服負責人 吳晶:到2024年,平臺服務面積要爭取覆蓋全市糧油作物面積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