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08:37:05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李奎教授團隊,聯合8家國內優勢單位自主培育的高效優質藍思豬配套系,近日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藍思豬配套系的選育成功,打破了種豬高度依賴國外引進品種的局面,標志著我國種豬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也為我國開展豬種改良提升提供了重要技術和寶貴經驗。
據介紹,我國是世界生豬生產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豬肉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4%、46%,但用于商業化生產的豬種90%以上依賴引進品種,我國自主培育的高效優質型種豬嚴重缺乏。而且,目前我國種豬生產效率偏低,養殖成本較美國高約50%,飼料糧依賴進口,料重比與國際養豬發達國家差距顯著;且肉質風味差。
2010年起,李奎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組建“藍思豬配套系育種協作組”,旨在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全基因組輔助育種等生物育種新技術,在主流商用引進豬種的基礎上,培育出高效優質型種豬。團隊建立了生產規模超過2000頭的原種豬繁育群體,開展了藍思豬配套系選育工作,為進一步加快選育進展,團隊研發了一系列針對藍思豬配套系的種豬育種分析軟件和數據庫系統,集成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基因組育種技術,將生長、繁殖和免疫基因相關的一系列分子標記專利,應用于藍思豬配套系的選育工作中,實現種豬的早期精準選育,顯著提高了育種效率,縮短了育種時間,提高了育種的準確性。
歷經14年的科研攻關,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3個藍思豬專門化品系,分別是藍思I系、藍思II系和藍思III系。經第三方權威機構測定,藍思豬配套系商品豬料重比、達100kg日齡、胴體瘦肉率等主要經濟性狀均較引進原種有顯著提高,并且抗病性能顯著提升,肉質風味優良,有望替代杜洛克、長白、大白等現有進口種豬品種,成為主流的商業化豬品種。
“藍思豬配套系商品豬抗病力強、易飼養、生長較快、整齊度高、抗逆性強,其優良的肉品質符合山東半島沿海地區人民的‘鮮香味美’飲食習慣,可以滿足當地乃至國內外市場需求。”李奎介紹,未來藍思豬配套系育種協作組在保持其高效的生產效率基礎上,會適當增加配套系的數量,并持續進行選育,穩步提升肉質等性狀改良,并加強推廣應用,逐步提升國產種豬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