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11:28:00
今年,武都區在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按照堅持農用優先、產業導向、多措并舉培育壯大秸稈產業,構建秸稈利用為紐帶的農業循環模式和秸稈產業化利用長效機制的建設思路,重點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大力發展秸稈肥料化利用,積極開展秸稈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逐步探索建立區有加工處置銷售企業、鄉有覆蓋到位的回收網點、逐步形成群眾積極自主回收、全民參與的農作物秸稈長效利用機制。
據了解,武都區農作物秸稈產量大,主要有水稻秸稈、玉米秸稈、小麥秸稈、馬鈴薯秸稈、油菜秸稈等,其中以玉米秸稈量最大,玉米是全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總面積達到8萬畝以上,全區2023年秸稈總量已超過16萬噸,秸稈可收集量14.8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量13.4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0.22%,由于農作物秸稈利用途徑單一,除少部分用于農戶炊事直燃外,其余直接堆放在田間地頭。
為此,武都區依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堅持農用優先、產業導向、多措并舉培育壯大秸稈產業,構建秸稈利用為紐帶的農業循環模式和秸稈產業化利用長效機制,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置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格局中統籌考慮,著力構建政府推動、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穩定運行機制。
項目實施中,以秸稈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重點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大力發展秸稈肥料化利用,積極開展秸稈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
建立秸稈收儲運體系,培育一批設備適用、技術先進的市場主體,打通、補齊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的堵點和短板,探索可操作、能落地、可復制、能推廣切實符合武都區農業生產發展現狀的秸稈高效利用機制和產業發展路徑,推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
武都區農村能源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翟勇介紹:“我區逐步探索建立區有加工處置銷售企業、鄉有覆蓋到位的回收網點、逐步形成群眾積極自主回收、全民參與的農作物秸稈長效利用機制,推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