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11:29:00
10月28日,走進成縣紙坊鎮草壩村成鑫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3棟標準化養殖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喂食、飲水、照明、通風等設施一應俱全,干凈整潔的兔舍里,一只只眼睛明亮絨毛雪白的兔子甚是可愛,有的正在悠閑地吃著食物,有的在喝水,有的蹲在角落里正在打盹,長勢特別喜人。
干凈整潔的兔子養殖大棚 劉建軍攝
“肉兔養殖具有經濟價值高、生長速度快、繁殖力強、抗病力強等特點,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無論是兔肉、兔毛,都有很好的前景,經濟效益可觀。”養殖基地負責人李迎春說。
有著13年養殖經驗的李迎春是村里出名的致富能手,兔子的養殖讓他找到了致富的新方向。“要養好兔,就要告別傳統散養模式,只有采用精細化、科學化的養殖方式才能走得長遠。”找準了大方向,他便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的支持下,流轉土地20畝,新建全自動化大棚三座,購買新式籠具120組,養殖種兔1200只,年出欄4.5萬只,養殖規模得到大幅提升。
工人精心喂養兔子 劉建軍攝
“對籠養的兔子,室溫不能忽高忽低,要保持平衡;每天要根據幼兔的生長情況逐步增加飼料投放量;最關鍵的就是防疫,要定期打疫苗,每天對兔舍進行消毒、清潔……”在技術專家馬佐軍的指導下,養殖場在兔子喂養、防疫、衛生清理等方面均做到了科學喂養和管理,大大降低了養殖場的風險。
李迎春介紹,每只成年種兔每年可產仔7-8窩,每窩成活8到10只,幼兔養殖75天就能達到出欄標準,具有短、平、快的優勢。如今,商品兔從最初的每斤六元多漲到現在的十多元,養殖場每月都要出欄一批商品兔,每年的收益可達60多萬元,帶動了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增值。
“我們和四川商家長期合作,兔子的銷路有保障,產業前景廣闊。我們將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提供兔苗、技術指導、訂單收購,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兔子養殖中來增收致富,不斷發展壯大肉兔養殖產業。”李迎春說。
近年來,紙坊鎮致力于打造養殖業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帶動模式,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突出一村一業,做大做強養殖產業,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著力點,深化政策引導,發揮特色養殖業帶頭人引領示范作用,推動特色養殖向標準化、科學化、產業化發展,特色養殖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加速器”。(劉建軍 董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