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10:45:20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和關心支持下,站兒巷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部署要求,圍繞“五大工程”“一強三引領”工作要求,按照“抓班子、帶隊伍、做示范、聚人才、強保障、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有力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聚焦優化服務,建強村級組織,著力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效能。站兒巷鎮依托“民事直說”,打造了支部負責、黨員引領、群眾參與、訴求直報、工作直辦的民事直說工作平臺,做到讓群眾“話有處說、理有處講、事有人辦、難有人幫”,在化解基層矛盾、解決群眾訴求、提升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在站兒巷鎮首創,納入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推廣使用的線上“民事直說”小程序,已成為服務群眾、強化管理的大平臺。在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過程中,站兒巷鎮在縣委組織部指導下,在原有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實行黨員雙報到,設立了“四鄰微網格”,打通了優化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全鎮共建立265個微網格,為無職黨員設定了工作任務,拓寬了干部與群眾聯系溝通的渠道,推動基層黨組織更好服務、組織、宣傳、教育群眾。民事直說的推行,使黨組織在基層治理的領導作用進一步凸顯,黨建引領“化解基層矛盾、解決群眾訴求、提升服務能力”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群眾的操心事有人辦,煩心事有地說,揪心事有人管,從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鄉村善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聚焦產業興旺,深化黨建引領,著力提升鄉村發展質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將“精準選題、穩步破題、奮力答題”的思路貫穿產業發展始終,按照全縣“三養一藥”特色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八有”立體山地農業新格局,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夯實了群眾增收基礎。立足“山資源”,大力發展云屏林草雞產業,以“企業拉動、大戶帶動、群眾行動”為目標,打造形成了兩云路為主線、遍布12村的“一線十二點高覆蓋率”云屏林草雞養殖局面。建成年脫溫50萬只育雛車間,發展養殖大戶18戶,群眾參與764戶,總養殖量達到56萬羽,群眾覆蓋面71.6%。同時,發展中蜂養殖6800余箱、種植中藥材7252畝、食用菌212畝,這種“靠山吃山”的產業已成為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柱。依托“水資源”,建成了三聯冷水魚養殖場、站兒巷村冷水魚養殖基地及白家咀、馮河村水產養殖示范點,大力發展虹鱒、鱘魚、鱸魚、銀鱈魚、丁桂魚、羅氏沼蝦等十多個養殖品種,有效做活水文章,如今,站兒巷養殖的水產產品,已經熱銷全縣及周邊縣市“靠水吃水”的水產養殖新路徑正在逐步完善。全鎮12個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開拓引領作用,以支部帶動、村企聯動、黨員行動、黨群互動的方式,引領全鎮產業長足發展。
聚焦夯實基礎,深化鄉村治理、著力提升黨建引領鄉村建設成色。站兒巷鎮以加快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高質量黨建作為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的“紅色”引擎,全力抓項目夯基礎、治環境提顏值,以黨建引領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打造馮河和美鄉村示范村,建成兩云路站兒巷段福壽長廊,提升白家咀、田園大山等節點。扎實開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26戶群眾入住搬遷樓,實施搬遷小區周邊風貌改造、鎮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解決鎮區300多戶居民污水排放,持續優化群眾生活環境。旅游資源不斷豐富。打造站兒巷鄉村旅游路線,通過招商引資,建成荷花池鄉村康養中心、嘉源山莊民宿,與冷水魚二期(江之源養殖)、荷花池二期、蜂業小鎮、秦南公司、琵琶洲綠地公園等形成大旅游格局,AAA級景區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村集體項目作用凸顯。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按照支部引領、集體帶動、農戶受益的方式,建成“多元融合型”的馮河村淡水魚蝦養殖基地、“支部引領型”的三聯村冷水魚養殖場、“產業賦能型”的銀杏村赤松茸種植基地及“項目分紅型”的高坪村光伏發電站和嘉源山莊接待中心,實現了村村有入股、年年有分紅,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目標。鄉風文明向善向好。站兒巷鎮以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重點,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引導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連續兩年舉辦站兒巷鎮“村BA”三人制籃球賽(今年有來自成縣、鳳縣、徽縣的多支隊伍,300余名隊員參賽)、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持續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鄉風更加文明,社會更加和諧。人居環境有力改善。從美麗庭院創建、環境衛生境整治、河道清四亂等活動入手,全力推動“九美”創建,常態化開展“兩云路”、嘉陵江以及村莊環境衛生大整治,營造出了“家家行動、村村見效”共同建設美麗宜居生活環境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站兒巷鎮將繼續以“一強三引領”農村基層組織整體提升行動為抓手,扎實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提質增效行動,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發展、建設和治理優勢,全力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互融互促、同頻共振,為繪就站兒巷鄉村振興和美畫卷提供堅強組織保障。(馮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