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16:35:01
近年來,武都區魚龍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鎮情實際,堅持黨建引領,突出問題導向,精準靶向發力,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探索多元發展路徑,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魚龍鎮村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鎮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構建黨委領導、專班牽頭、村級落實“三級聯動”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機制。立足鎮情實際,制定印發《魚龍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委會和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細化目標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切實推動工作。三是強化考核評議。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黨建責任制考核,作為村“兩委”干部年終績效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堅持黨建引領,筑牢發展根基。一是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魚龍鎮始終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內容,注重從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優秀返村離退休干部職工中選聘村“兩委”干部。二是注重黨員隊伍示范引領。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群活動日等制度,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千萬工程”經驗,促使黨員主動參與培育壯大集體經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提高集體收入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硬指標、硬任務,由村黨支部牽頭,通過政策引領,以盤活村集體資產、整合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多途徑、多形式、多層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堅持因地制宜,明確發展方向。一是強化產業引領。根據自然氣候條件和產業特點,形成了在堅持發展優勢產業馬鈴薯的同時,在海拔1800米以下區域栽植花椒、在1800米以上到2500米區域內發展中藥材種植、在2500米以上區域發展木蘭頭、松塔等林業經濟的產業發展思路,構建“馬鈴薯+花椒+中藥材+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產業。二是盤活閑置資源。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村集體現有的資產資源,結合撂荒地整治,引導發動群眾將閑置的田地、林地流轉給能人大戶、企業、合作社經營,產生效益按比例為群眾、村集體分紅。三是堅持一村一策。由各包片領導牽頭,各黨支部書記負責,召開群眾和合作社負責人聯席會議,對本村產業發展方向進行深入討論,結合本村實際,充分分析優勢基礎,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方案,明確集體經濟發展目標方向,找準發展路子,為鎮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蔣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