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11:22:57
鄉村道路平坦開闊,農家小院整潔有序,廣場的舞步歡快輕盈,鄰里的互助溫馨感人……走進鳳縣黃牛鋪鎮,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美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和諧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我在黃牛鋪鎮生活了大半輩子,親眼看著村子一天天蛻變。”老黨員李國棟難掩喜悅,“這幾年的改造太給力了,路好走了,環境美了,咱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話語間,滿是對家鄉發展的自豪與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下,黃牛鋪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大決策部署,以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導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全力繪就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人居環境煥新顏
和美鄉村,底色在“美”,亮點在“和”。秉持生態文明理念,黃牛鋪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關鍵任務重點推進。一方面,統籌垃圾清理、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工作;另一方面,聚焦改廁與“八清一改”,尤其是災后恢復整治不松懈。各村積極行動,集結村公益性崗位、志愿者、保潔員、群眾、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以“掃干凈、擺整齊”為目標,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在眾人齊心努力下,全鎮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漫步黃牛鋪鎮的鄉間田野,撲面而來的是村莊美麗、環境宜人的和美鄉村新氣象。
產業興旺促發展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在秦嶺腹地的黃牛鋪鎮,田間地頭一片生機。大棚蔬菜種植大戶李行宇笑得合不攏嘴:“去年 30 個大棚,一個大棚純收入約 6500 元,總收入近 20 萬,今年打算擴大規模。”這背后離不開鎮黨委、政府助力,憑借獨特氣候優勢,引進技術、開展培訓,培育“菜保姆”隊伍,推動蔬菜產業蓬勃發展。此外,長灘壩村的五味子產業園、林麝養殖產業,黃牛鋪村的農機隊等多點開花,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讓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文旅農融合添活力
宜農則農,宜旅則旅。近年來,黃牛鋪鎮緊扣時代脈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旅游富民戰略。一方面,深挖旅游潛力,以“助推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為導向,精準發力,成功打造青野牧星人露營地、秦嶺冰雪樂園、紅色研學游等多元新業態,持續塑造鄉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激活本地旅游消費。另一方面,立足農業根基,做優做強羊肚菌、香菇、木耳等特色農產品,進入線上、線下各個展銷平臺,延長產業鏈。通過文旅農融合發展,黃牛鋪鎮蹚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文明鄉風潤心田
黃牛鋪鎮在和美鄉村建設中,既深耕傳統文化,又創新治理模式,全力培育文明鄉風。一方面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鄉村治理,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把家庭文明建設當作提升社會文明的關鍵著力點。同時,大力落實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投入、優化文化陣地,為各類健康文化活動筑牢根基,使其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協同發力。另一方面,緊扣文明實踐活動計劃,推出“我們的節日”、“緬懷英烈祭忠魂”、“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 好婆婆”、“道德講堂”、“農民學習會”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將黨的政策、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等內容巧妙融入其中,大力弘揚文明新風。不僅如此,黃牛鋪鎮巧用積分制,以愛心超市積分兌換作激勵,充分激發村民主觀能動性,推動鄉村德治,讓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在這片土地扎根生長。村民張大爺感慨道:“這些活動辦得好啊,讓咱們村里風氣越來越好,大家關系更融洽,感覺日子更有奔頭了。”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黃牛鋪鎮經歷了一場涵蓋環境提升、產業培育與精神文明塑造的鄉村蝶變之旅。黃牛鋪鎮將沐浴著文明新風,繼續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大步前行,持續書寫“環境美、產業興、鄉風淳”的和美鄉村新篇章。(王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