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11:22:06
五庫鎮的旱地,曾經是貧瘠與干旱的代名詞。這片黃土地上的農民,世代與天爭糧,卻總難逃“靠天吃飯”的命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部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場“旱塬改水”的變革在沙壩、魏壩兩村悄然展開。五庫鎮黨委立足本地實際,科學規劃、統籌資源,扎實推進,期盼已久的兩村200畝土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旱地改稻田?能行嗎?”“這旱地能種出水稻?怕不是做夢哩!”起初,不少村民心里直打鼓。五庫鎮黨委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黨員干部帶頭調研、走訪農戶,用科學數據和成功案例打消村民顧慮。鎮黨委書記豆乾隆同志帶領技術骨干、駐村干部挨家挨戶講解政策,承諾“黨員先試,困難我們解決”的堅實決策,向下了解需求,向上爭取政策。積極申請專項資金,修建水田和灌溉渠道,引進耐旱稻種。
插秧伊始,黨員和村民一起揮鍬平整土地、飲水灌溉、下田插秧。村民老魏回憶:“干部們褲腳糊滿泥漿,和我們干到天黑,誰還敢說這是擺樣子?”
隨著工程一天天順利推進,村民的疑慮逐漸化作了田間的笑聲。奮戰一百多天,昔日的旱塬如今水波瀲滟,浮光躍金。潘大爺春風滿面的說:“感謝共產黨哦!從古到今,這塊地是五庫唯一能灌溉的水田,但種下去的莊稼比房下大叔的頭發還稀疏。趕上黨的好政策,我老漢都是攢勁的。這改成稻田,百年旱塬一夜變成了“水鄉”。雖然按戶只能養百十只鴨子,但潘社長已經激動的挽起褲腿,光腳踩進泥里,嘴里還念叨著:“這泥巴踩下去,比俺媳婦蒸的饃還軟乎!”嘿嘿!”
站在田埂上,鎮黨委書記豆乾隆說:“這旱塬改水是黨的政策落地生根,更是干群齊心的見證。五庫鎮的實踐,為黃土旱塬區農業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本——?只要跟黨走,黃土也能變金田?。”
五庫鎮的實踐,不僅讓荒土變成良田,更讓群眾看到了黨員干部的擔當。鎮長姚亭軍說:“鄉村振興不是口號,是要讓每一寸土地都活起來,讓每一位農民都笑起來。”如今,旱塬上的已插稻秧青翠欲滴,綠意盎然。
放眼望去,農戶們正在陸續插秧,這不單單是勞作,更是情懷和期待。稻田里的每一株秧苗都承載著農戶們對黨的信任、對當地政府的認可。(王治)